价值连城――古玉
时间:2012-02-29 10:43来源:老山玉器 作者:老山玉器 点击:
次
一、古玉简介 我国自古被称为“玉石之国”,不仅盛产玉石,而且其应用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蓝田人等已开始使用石制工具,但当时,猿人们考虑的仅仅...
一、古玉简介
我国自古被称为“玉石之国”,不仅盛产玉石,而且其应用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蓝田人等已开始使用石制工具,但当时,猿人们考虑的仅仅是石料的坚硬程度和制作便利。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人们对许多质地细腻、硬度高、断口锋利的玉石类岩石(如玉髓-燧石类)的认识,开始出现玉石制作的粗糙石器工具。至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除了细石器生产工具之外,人们已拥有一些非生产性的玉器,如玉璜、玉壁等,不过玉雕工艺简单。进入青铜时代后,随着生产力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玉器成为权力、等级和吉祥的象征,开始了玉器文化的初盛时期。在此以后,中国玉器逐渐偏重装饰品,玉石品种渐多,玉石质地渐佳,玉雕工艺趋于精细,直至明清进入玉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1、礼玉
礼玉即古代用于祭祀、朝贡与交聘等仪式上使用的玉器,此类玉器以奴隶制度的殷商、周等朝代为盛。《周礼》记载,礼玉有璧、琮、圭、璋、璜、琥六种,通称“瑞玉”。 玉壁:为中心有圆孔的扁圆形玉器,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起出现。古代依据璧体(肉)宽度与中间的孔(好)宽度的比例又将它们分为璧(中心孔直径为全璧直径的三分之一)、瑗(孔为璧直径的三分之二)、环(孔为璧直径的二分之一)。
最有名的璧为春秋战国时的和氏璧。楚人卞和在荆山和得一玉璞(即玉料),献于楚王,反被不懂玉之人诬为欺妄国君,二次治罪,被刖(砍)去双足。卞和在荆山日夜抱璞哭泣,泪尽继之以血。后来楚武王命识玉之人理璞(琢磨)之后始知为稀世之宝,取名“和氏璧”。后赵惠王得到了这块玉壁,被秦昭王知晓,以十五城池相换(即“价值连城”一词的出处)为幌子,意欲夺宝,赵国蔺相如自告奋勇,携璧赴秦,在殿上大义凛然,誓与玉壁共存亡,终于令“完璧归赵”。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命李斯手篆、巧匠雕刻,将玉壁改制成"传国玉玺"。玉玺经多世相传,至后唐李从珂手中时,因契丹人与叛臣勾结攻打京城洛阳,李抱玉玺登玄武楼积薪自焚,自此玉玺失传。
古代玉玺为贵族的礼器,或作为信物、装饰物用,汉墓中常见有玉壁陪葬品。
玉琮 为一外方内圆的柱状管形玉器,外部常与几何纹饰。据《周礼·考工记》记载,琮的大小规格与其主人地位应配称,可知为古代仪礼之器。玉琮盛于新石器时代至殷商,如江浙一带良渚文化遗址所出土的玉琮就最有特色和最著名,其中有的还雕有兽面纹饰。汉朝以后,玉琮极少出现,至明清复有仿古玉琮出现。
玉圭 上尖端为三角形,身为长方形的玉片。由于形状似武器,不少专家怀疑它是否为礼器,《周礼》记载的多种类型的玉圭,也未曾有过出土。玉圭在殷墓中就有出现,最盛行时为周代,其后直至明清均有制作。
玉璋 形状似半边圭,故有“半圭为璋”的说法。殷墟中就出土有大量的石制璋,但性质确凿的玉璋极少出现,出土的大多只能称为“璋形玉器”,有人认为它们仅仅是一些玉制武器。据记载,璋与圭一样为礼朝的器物,有“诸侯朝王以圭,朝后执璋”的记载。玉璋多见于商周的墓葬中,其后少见。
玉璜 形状似弯月的玉器。虽然有“半壁为璜”的说法,但所出土的玉璜常仅有三分之一璧,弯弧的内端常有饰孔饰雕。玉璜多见于殷商至汉代文物中,通常作为朝聘、祭祀和丧礼时用的玉器,但小型者可能主要用于佩带,故有“佩璜”之称。
玉琥 具虎纹或形似伏虎的玉器。殷商至汉代文物中常有类似器物出现,但是否属于仪礼中使用的瑞玉,则有不少争议。
2、饰玉
饰玉泛指由玉石雕琢而成的佩玉、陈设与实用玉器、玉制镶嵌饰物等。
佩玉 系人们佩戴以求美感或尊贵感的玉器,自新石器时代至现代均盛行不衰。古代的佩玉有:玉坠、玉笄、珥珰、玉玦(耳环状)、玉珠、玉璜、玉璧等。其特点是个体较少,基本上有可穿线的孔洞等。 陈设与实用玉器 有玉玺、玉枕、玉马、玉辟邪、玉盘、玉盏、玉杯、玉座屏等。除了实用形状之外,多以人物、鸟兽、神话等为题材进行雕刻,饰纹与佩玉等玉器一样,常为:龙纹、蟠螭纹(面似兽身似龙的神话动物)、饕餮纹(传说中贪食的恶兽)、谷纹、蒲纹、蚕纹、回纹、云头纹以及其他图案花纹。
镶饰玉 有玉带钩、玉剑饰(包括剑首、剑格、剑鞘带扣、剑鞘末玉饰)等附饰于其他器物之上的玉件,其中玉剑饰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
3、葬玉
葬玉专指那些为了所谓“保护”尸体或起神话、巫术作用而随死人入棺的玉器,并非泛指其他可以埋入墓中的玉器具。葬玉--价值连城――古玉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