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珍珠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而产值却只占世界总量的15%。 衣食住行,是生活必需,珠宝首饰,则是锦上添花。正因为如此,与关乎国计民生的众多行业相比,珠宝首饰业一直是发展相对滞后的行业。在中国经济多年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珠宝首饰业正逐渐显示后来居上的上升势头。
与之相呼应,近几年,各类珠宝展也在香港、深圳、上海、北京等国内主要城市相继高频率登场。2000年以来,每年仅在中国内地举行的珠宝展就多达10余个,并渐呈高规格、国际化趋势。5月10日,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珠宝企业会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2006上海国际珠宝首饰展”成为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行业盛会。
越来越多的国际珠宝商热衷奔走于国内大小珠宝会展,无非是因为看好中国珠宝首饰产业的上升潜力。2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使中国民间集聚起相当的购买力。作为延续千年的传统产业,在日益强劲的消费能力推动下,珠宝首饰再度成为中外商家关注和投资的热点。
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珠宝首饰业长期处于萎缩状态。20多年前重新开始起步时,中国珠宝首饰业一年产值仅1个亿。20年后,这个数字达到了1400亿,珠宝首饰行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从2万个,迅速攀升到200万个。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似三称,中国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的铂金消费国、世界最大的玉石和翡翠市场、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同时还是亚洲最大的钻石市场。中国的珠宝首饰消费近些年一直保持年均15%的增长势头,2005年国内销售额达1400亿元,出口54.9亿美元,销量位居世界前列。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珠宝首饰贸易中心,年销售将达到1800亿,出口超过70亿美元。
与此同时,国内珠宝首饰行业还在地域优势、文化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深圳、番禺、东莞、梧州、昌乐、镇平、诸暨等一批珠宝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效应非常明显。
尽管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已历练了20多年,行业也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珠宝首饰业仍存在“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的“两低”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国制造业中的“高产低值”现象,也正在成为国内珠宝首饰业的一大隐痛。以珍珠饰品为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珍珠大国”,年产量高达15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5%,而产值却只占世界总量的15%,其中淡水珍珠占世界总产量99%,产值只占9%。2003年,中国出口771吨珍珠,销售额8719万美元,平均每公斤仅113美元;法属波利尼西亚(俗称“大溪地”)出口8.12吨,销售额却高达1亿多美元,每公斤超过1万美元。重量不重质,使中国珍珠在国际市场名利双损。
“两低”问题还直接导致了国内珠宝首饰行业在短期内出现大扩容,与此同时,选料、加工、设计等环节的专业人才却极度匮乏,市场长期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整个行业千家一式、千店一面,缺乏差异化竞争,最后导致价格混战,甚至个别企业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使整个行业形象受损。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港台地区以及国际著名珠宝首饰企业的接踵而至,缺少人才、缺少技术、缺少先进营销意识的内地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品牌的普遍缺失和弱小,成为制约本土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面对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跑大肆马圈地,内地不少业内中坚力量也开始着力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2004年9个黄金首饰品牌首次入选“中国名牌目录”,去年又有11家企业进入了“2005年新增评价的中国名牌产品名单”。 缺少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珠宝首饰设计人才,从来都是国内企业品牌塑造的“短板”。在本届展览会中,主办方特意推出珠宝首饰新锐设计大赛,面向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和年轻的珠宝设计师征集作品。这项始于今年3月的征集活动,已经收到近2000件富有创意和时尚气息的设计作品。 从珠宝首饰的消费大国,走向珠宝首饰制造强国,进而在国际市场成为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的企业已经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 --中国珠宝业之痛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