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素有礼玉、爱玉、赏玉、佩玉、藏玉的情结。自距今1万年前的史前社会以来,制作精细工巧、材质温润坚硬的各式玉器便一直是人们敬仰礼神、美化装饰、身份标志、财富象征的珍奇物品,成为历代王朝上层社会和世俗百姓共同的喜爱与追觅的对象。玉器文化既具有源远流长、经久不绝的纵向特征,又拥有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横向特点,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区域扮演过不同的角色,承担过性质迥异的社会功能。玉器是中国历代艺术品中与人们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特殊艺术品,像当今尚在使用的许多词汇,如“金玉满堂”、“金声玉振”、“金玉珠宝”、“珠玉财宝”、“被褐怀玉”、“比德于玉”、“温其如玉”、“金玉良缘”、“化干戈为玉帛”、“玉不琢不成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等一系列蕴含特定社会观念的玉文化词汇由此产生,从而影响、塑造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言行、人格,成为世守时崇的显性或隐性的规范,并与其他文化形态一道最终汇聚成为代表东方历史文化无穷魅力的源泉,成为中华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显著标志之一,东方人爱玉石和西方人爱钻石是区别东、西方文化的浅显特征。中国历代生产制作的玉质产品,不仅是最具时代特色与艺术性质的文化遗物,同时因其材质珍贵、工艺复杂、不易制作等特色而具有了极高的经济价值,是国内外博物馆与民间收藏界争相追逐的重要珍藏主体。
如果从商代开始收藏夏王朝的“夏后氏之璜”算起,玉器收藏便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古物收藏品,已历3000多年。今天,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玉器收藏又成为收藏界的一大热门。值得人们关注的是,由于玉器文化的性质特殊,除了在拍卖会上可以看到玉器的拍卖价格外,国内各博物馆馆藏玉器竟然一律没有标注其价格。专业部门在介绍玉器藏品表示价值时,往往用“价值连城”、“国宝”、“珍贵文物”等等空泛而专业的术语,真正具有民间理解的可以明白表示多少金额的什么价值呢?云山雾遮,不明其妙。相信绝大多数的观众或者收藏者也会做如是思索。 作为一种有物质材料、具体形体、特殊工艺、文化内涵、时代风格的玉器实物,应该和别的文化艺术品一样拥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市场价格,这不仅是时代对了解玉器文物藏品价值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文物行业提出的一种要求,更是文物行业细化文物研究与管理的必然趋势。当玉器文物藏品屡屡被盗、玉器文物被破坏的时候,公安部门往往会为值多少钱、够不够立案标准而犯愁;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又往往为文物的级别与经济数额的折算而烦神;没有价格,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修建文物库房时,也往往会认为不值得;而一些收藏单位更容易出现将玉器藏品当作一般礼物送领导的问题,这些情况都是因为玉器藏品没有价格。如果文物部门结合玉器的时代、材质、工艺、文化、功能、数量、大小、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再结合当代拍卖会的玉器成交价格作为参考,对现属国有玉器文物藏品进行价格评估,岂不是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便利开展工作? 玉器价格评估方式的思考 由于前人对玉器价格评估缺少系统的工作,又缺少相应评估标准与规则,所以,这是项高难度的工程,也是充满变数却有规律可寻的工作。高难度是指玉器文化的丰富广泛,必须具有较全面的知识才能开展工作,将玉器的时代、品质、工艺,功能,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通盘考虑,不能轻率从事,仅仅凭—点或某几点特征就匆忙下结论;有规律可寻是指玉器的价格形成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又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无论是从玉器的成本衡量,市场价格比较和收入预期角度,都可以对玉器进行价格的量化分析的。 总之,礼器高于用器,法器大于装饰,公器大于民用,一切能反映社会形态与制度变化的玉质物品,自然要高于性质仅仅用于美化装饰的民用工器。 玉器的价格在当前有逐年提升的趋势,拍卖会上、民间交易市场玉器的价格提升速度,超过了其他一般历史文物。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由于国家文物政策的限制,各个历史时期玉器的典型标准物、重器都是禁止拍卖和控制流通的物品,所以每年允许交易的这方面物品的成交数量还比较稀少,不利于进行价格评估,我们往往只能选择有参照价值的拍卖品--玉器价格评估的必要性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