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到过海南天涯海角,或“亚洲第一滩”广西北海银滩的游客都能看到这么一幕:三五个手持着数十串珍珠项链的女贩子围住过往游客极力推销商品,她们最有代表性的“广告词”是——“很便宜的,一串珍珠只卖一斤土豆的价钱”。 2005年,我国珍珠产量达1500吨,占全世界的95%以上,但珍珠贸易总额却只占8%左右。本报日前的相关报道引发了业内的关注,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房杰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大量精品珍珠没有经过加工就流向海外市场只能获取低微利润,而大量低档珍珠在国内市场竞相低价销售、恶性竞争,这种现象充分折射了珠宝产业正陷入重量不重质、有‘名’无‘利’的困局。”
大部分的珍珠已被剔离珠宝行列
海南省最大的珠宝企业三亚海润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士忠说,珠宝首饰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但如今“珍珠当街贩卖、金店多过米店”的现象表明,目前大部分的珍珠首饰基本上已被剔离珠宝行列,只是极其普通的旅游工艺品而已。 记者在海水珍珠主产区广西北海、海南三亚、广东湛江等地采访时看到,这里满大街的小商店都挂着用珍珠做成的首饰,标价一般在50多元到100元左右;海滩上的小贩叫价更低,只要游客略为侃价就可以用几块钱买到一枚珍珠首饰。 上海市工商局、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最新抽查显示,珠宝首饰行业不规范已不仅仅是“个别商家”。在被抽到的108件宝玉石产品中,有40件不合格,不合格率达37%。 尽管我国既是“珍珠大国”又是世界上玉石、翡翠最大的加工和消费国,但“国产珠宝便宜无好货”的观点在国内消费者中却颇有市场,使得国内消费者宁愿选择到海外品牌珠宝首饰店花费高价购买高档珠宝。
在生产链中仅仅扮演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
我国是世界上珍珠销售量最大的国家,但近年来在产量和出口量节节攀升的时候,价格却在步步下滑。去年,我国珍珠产量占全球95%,产品销售收入却不到1/10的份额。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助理张偲说:“值得注意的是,近10年来,珍珠出口量增长了20倍,平均价格却下跌了94%。” 记者在享有“南珠之乡”美誉的广西北海市营盘海域采访时了解到,这里的珍珠养殖场连绵成片,平均每平方米养殖珠贝近200个。而按浮游生物量测算,只能提供27个珠贝的营养需求。超密度养殖,使插核的母贝越来越小,产出的珍珠质量越来越差。 眼下,我国珍珠加工企业还没有形成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增值空间较大的精加工环节在自行生产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却显得较为薄弱。 针对一些企业为了出口创汇采取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策略,连“一公斤珍珠赚一角钱利润”生意都做的现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孙凤民痛心地说:“我国每年向日本和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原珠,价格十分低廉。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将其加工后再进入终端市场,销售价格提高了数倍甚至数十倍。我国企业在这条生产链中扮演了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利润空间小得可怜。”
从“箩筐经济”升级到“文化经济”
正当中国珍珠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沦为廉价商品的时候,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俗称“大溪地”)出产的黑珍珠却成为高端市场的宠儿,每公斤售价高达一万美元。在各大珠宝首饰展会上,“大溪地”黑珍珠更是受到珠宝界的竞相追捧。 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专家介绍,大溪地的珍珠养殖有着十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当地政府设珍珠产业部专门负责珍珠养殖、出口的监管,珍珠养殖商、贸易商均要培训并须“持卡”;规定珠层不能少于0.8毫米,所有出口珍珠一律要经珍珠产业部检测;发放质量保证书及等级证书,凡不合格产品扣留予以销毁,不允许劣珠流入市场。 业内专家建议,应借鉴和学习“大溪地”黑珍珠走俏世界高端市场的经验并有所创新,使我国珠宝产业从“箩筐经济”升级到“文化经济”。 专家建议,首先,要建立产业准入机制,抑制恶性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政府制定有效措施限制不符合标准的珍珠出口。其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现珠宝行业自律。第三,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支持骨干企业推进加工领域的创新,提升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价值。第四,构建精干的推广机构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对中国珠宝特别是珍珠产品进行整体包装,向世界珠宝界推广“中国文化名片”的概念。 --“珍珠卖出土豆价”折射产业困局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