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白银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也是白银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随着白银消费需求量的提升和白银市场的逐渐开放,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白银需求量最有增长潜力的地区。但有关专家指出,尽管我国白银产业前景看好,但要复兴昔日"白银强国"仍有待时日。 从2000年开始,我国政府宣布开放白银市场,政府不再将白银作为法定政府储备,取消统购统销,白银作为普通商品进入市场。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白银产量和需求都成倍增长,成为世界最主要白银生产、消费、出口国之一,成为世界白银市场中的亮点。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白银储量为23995吨,基础储量为34177吨,白银资源量为84780吨。按照国外统计资料,目前我国白银储量占全球白银储量的9.6%,居墨西哥、秘鲁、澳大利亚之后,排第4位;我国白银储量基础占世界白银储量基础的22.1%,居世界第1位。 目前,我国白银的生产分为独立银矿产银、铅锌铜金企业副产白银和再生企业回收白银。其中,骨干独立银矿企业有20家左右,加上最近几年新投产的矿山,年产矿产原生银700吨左右;骨干铅锌铜金产银企业30家左右,年产白银超过3000吨;再生银生产企业众多,主要集中在湖南永兴、浙江仙居、广东沿海等地,业内人士估计,每年来自再生的白银产量在2000吨左右。 白银消费潜力正变为现实,近10年来消费增幅高达156%。白银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照相感光材料、工艺制品及首饰、镀银等行业。同时,身为贵金属的白银,与广大居民生活关系将更加密切。一是国人在富裕以后,将更有能力购买白银首饰、银器、投资银币等。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介绍,银首饰在白银销售中的比例将提高到19%以上。根据对全国各大商场的监测统计,2004年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为102.12亿元,其中银制品占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总额的0.4%;二是我国胶卷消费是一个巨大市场,每年要消耗大量白银。虽说受数码技术冲击,但广大农村仍然是感光胶卷最具潜力的市场。 白银出口贸易连年递增。2005年我国白银总出口配额数量为3500吨,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供应国之一。据统计,2005年1至8月份,我国共出口银为2633吨,同比增长17.42%,累计金额6亿美元,同比增长36.8%,主要出口到泰国、印度、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等地。 海外资金投资我国白银工业增多。我国政府吸引国外资金投资我国矿业,也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实行海外资源开发。如加拿大SKN资源公司与河南有色地勘局合作,在河南洛宁的白银矿业开发取得进展。 目前看,我国白银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在提高,但还起不到主流主导作用。我国只是一个初级白银生产大国、未来有潜力的产品消费大国,要真正成为"白银强国"尚需时日。 首先,白银产品质量亟需提高。我国虽然拥有相当数量的银矿储量,但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单一银矿少,伴(共)生矿多,开发利用存在难度,银矿资源没有明显优势。分析表明,我国银进出口结构很不合理,出口仍以初级原材料为主,而进口却以深加工产品为主。目前,国内银精矿供应不足,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银精矿。 其次,白银增长方式有待改变。我国白银生产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是未锻造白银),整体规模较小,中小规模的企业数量众多,有些企业污染严重,对当地环境造成危害。专家认为,白银资源的利用方式要遵循"循环经济"的道路,进一步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项式生产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使白银的生产、冶炼、加工、应用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增长方式,使白银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例如,湖南永兴从废旧产品、废料中综合回收白银等有价金属,经济效益明显。 第三,白银市场国际地位需要提高。目前,国际白银定价权并不在我国企业手中,国际白银交易中心也不在我国,世界上缺乏可以主导影响全球市场的"中国价格"出现,我国国内白银总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比重还很小。 第四,白银期货业务和行业管理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体制不十分健全,国内白银企业还无法在国内进行套期保值,能够参与国外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也只限于国内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很多企业无法在国内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为此一些企业通过海外机构进行交易,政府无法有效的监管。--我国白银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在提高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