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文化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内涵深厚。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宣布:北京奥运会奖牌将采用金镶玉,这一构思将中国玉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做了完美的结合。我省昆仑玉生产企业纷纷表示,若北京奥组委选择青海昆仑玉,将无偿提供制作奖牌所需的全部玉料。一时间,青海昆仑玉能否成为奥运会奖牌的镶玉,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中国拥有独特的玉文化历史,玉文化较其他文化早数千年,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成为礼器和工具。春秋战国,孔子认为“君子比德于玉”。《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完璧归赵”中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来为秦始皇所得,用以制皇印,成为秦至晋的传国宝。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灾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为玉节。古人贵玉,兼贵其声。所以古乐器有玉磬、玉笛、玉篁、玉箫。 明清以后,玉器的制作有了重大发展,使用范围覆盖了上层阶级的衣食住行:衣帽发冠上的各种佩件、饰物;住所有玉嵌璧饰、桌案饰等;车马轿也有种种玉饰及食盏、玉杯等。至于桌几上的陈列品及玉如意、坠子等掌中玩物,更是不胜枚举。 因为玉质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将玉的特性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玉又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因而文人常用以比喻许多事物,使许多人、物、事、景为之增辉生色。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玉,还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因玉色纯净,质地坚密,也常用它来比喻贞操、节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代表。正因为此,玉得到人们由衷的偏爱。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玉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玉器的文化内涵不仅包括设计艺术、雕琢工艺、文字记载等,而且还包括古玉器的丰富的价值、礼仪功能、宗教功能、经济价值和装饰功能。玉于古代中国所产生的精神文化是世界文明中的一枝奇葩,是东方精神生动的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此外,中国著名的中医药巨著《神农本草》《唐本草》《本草纲目》中均详细记述玉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元素,佩戴在身会被人体吸收,人体内微量元素获得平衡从而起到袪病消灾的功效。 中国是玉的故乡,中国的玉文化博大厚重,中国人历来认为玉可以辟邪,象征吉祥,能表达美好的祝愿。深受国人青睐的新疆和田玉产于昆仑山脉,而青海昆仑玉就产于传说中的西王母瑶池附近,汇聚和摄取了天地万物精华。中国古籍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万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岗”之说,因此,作为中国第一神山、昆仑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昆仑山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相传姜子牙就是在昆仑山修炼出道的,昆仑玉有灵气、神气,能驱妖辟邪保平安。据传,道教鼻祖原始天尊、西王圣母等许多大贤大贵之人都曾在此山修炼,昆仑山之圣洁灵气由此名扬万里,千古流传! 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借“玉”抒怀、壮志、寄情。郭沫若在《西王母献宝》中道:国玉出昆山,西巡竹纪年。中原王母迹,献玉贺平安。刘禹锡的《浪淘沙》词云: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位满江限,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逃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大诗人屈原也写过“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的诗句。可见,昆仑玉很久以前就为世人称道。 青海昆仑玉开发的历史悠久,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学者考古鉴定,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我国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喇家遗址、都兰古墓等文化遗址中,都有青海昆仑玉成品及半成品。 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张祥平介绍,发脉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横贯亚洲中部,势如巨蟒,被誉为“亚洲脊柱”,在新疆、青海境内有三千多公里长。中国的玉文化素来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由于文化和地理背景上的差异,与和田玉相比,青海昆仑玉的文化地位和经济价值有所不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海昆仑玉与新疆和田玉的产地问题已经被淡化,因为,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的界分仅仅是行政区划而已,从宝玉学的角度来看,青海昆仑玉的质量完全达到和田玉分级分类的公认标准,可被列入和田玉的范畴。 我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华义武这样评价青海昆仑玉:中国古玉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古至今,和田玉被誉为中国玉的精英,青海昆仑玉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玉材,洁白细腻、质地坚硬、抗磨抗震,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由于目前新疆和田玉资源的日益稀少,与--玉之精灵——青海昆仑玉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