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开发使用蓝田玉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它的美名则源于秦时的第一块玉玺。和历史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些年蓝田玉市场一片混乱。玉卖石价让当时的蓝田玉成了廉价玉的代名词,名不副实也让这种历史文化名玉落了厚厚的一层浮灰。为了擦去这层灰尘,从1999年开始,蓝田县政府就开始申请原产地域保护。历经6年,终于在2004年通过了原产地域保护。而今,事隔两年半后,原产地域保护到底给蓝田玉带来了什么变化?昔日的历史文化名玉重现光彩了吗?那些在蓝田玉开发过程中的老问题是否解决了?又出现了哪些新问题?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蓝田玉标志使用近在咫尺 在不大的蓝田县城,最多的店铺就是玉石店。三条大街几乎都是一家店挨着一家店。采访当天是周二,恰好是蓝田玉原产地域保护办公室里人最多的时候。西安宝石鉴定中心蓝田分站就设立在这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每周二和周五是固定开放的办公日。记者看到,来往的商户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把几十件或十余件的玉石制品放到一个大盒子里,再送到鉴定室等待鉴定结果。"我们是西安宝石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周都要来两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鉴定中心主要通过仪器检测玉制品是天然品,还是经过后期化学处理的样子货,并以此把玉制品分为ABC三个级别。"商户当然会挑选一些好东西来鉴定,有了鉴定书,卖玉的时候就有依据了,也能买得上价钱。"记者了解到,现在光蓝田县城就有近300家开张营业的玉石店,这个数字比起以前的不足百家,翻了两三倍。 "蓝田玉的店面增多了,销量上升了,但并不是市场上越多蓝田玉越好。"除了成立蓝田鉴定分站,申请前后最大的变化是蓝田玉标志不能再随便使用。蓝田玉保护办公室的王科长告诉记者:"众多生产企业中,现在有四家企业可以使用'蓝田玉'地理标志。"记者了解到,目前15万张的地理标志正在印刷当中,估计不久贴着地理标志的蓝田玉制品就会出现在市场上。 原产地域保护最重要的是用原产地域保护来规范整个市场,从而保护蓝田玉这块金子招牌。王科长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制定了《蓝田玉规范办法》来规范市场,只有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才能使用"蓝田玉"地理标志。具体条件包括生产条件、检测条件和技术力量三方面。规范办法对生产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检测设备等硬件提出了具体条件;还对生产企业的工艺师、技工人数做了详细规定。"我们的定位是依靠蓝田玉地域保护,最终把蓝田做成西安周边玉石集散地。"目前蓝田玉器市场不是只有廉价的玉枕和手镯,高品质、多种类产品也在与日俱增。而且这里不仅仅只能买到蓝田玉,不少商户从云南、河南、扬州、广州、北京等原产地和加工地纷纷购进成品玉,和田玉、翡翠等玉种丰富了整个市场。 虽然蓝田玉市场已经向规范化起步,经营规模也在拓展,但在不少老经营户眼里,蓝田玉的春天似乎还没有到来。 三大软肋让蓝田玉难放光彩 在蓝田当地从事玉器加工销售11年的王钧志无疑是个业内人士,他历经了这些年蓝田玉发展中的高潮和低谷。"蓝田玉目前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产销低谷,处在吃不饱饿不死的困难局面"在谈到蓝田玉的经营现状时,王钧志感叹道,"市场无序竞争、技术贫乏、无行业管理,无疑成为蓝田玉发展过程中的三大软肋"。 无序发展、一盘散沙、不正当竞争、惨淡经营、新产品寿命短……谈到市场混乱这一影响蓝田玉发展的首要软肋时,王钧志说蓝田玉行业现在并不是良性发展,而是曲线状的扭曲发展,靠的就是"世界文化名玉"这一金字招牌和背靠省会西安的优越地理位置,此外,还有2004年拿到蓝田玉原产地域保护这三大优势。 记者在王钧志的玉器店中看到,龙船、玉枕、象棋、花盆、骨灰盒等玉器商品种类繁多,其中一幅古代四大美女挂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王钧志告诉记者,这幅挂件在店内标价为800元,但其他一些玉器店有的才卖到400元,就是因为玉器少了选材、抛光等工序。"新产品一上市很快就被大同小异,千物一面的粗、假便宜货抵消,人为的把玉石卖成了石头价",王钧志告诉记者,因为玉器商户们都主要靠河南人的供货,哪个产品好销,大家就一股脑进货,只要后进者晚上两个月甚至一个月,货物就会大量积压。 市场混乱的另一个普遍现象是"经营户不在销路上拓展市场,却在门前抢生意、砸价",王钧志对此记忆犹新。2003年,一位甘肃商人拿了四万元开了货车进货,可是只买了价值7000元的货物就走了。像这样互相砸价贱卖的例子太多了,可如今并没有大的改变。王钧志感叹说,这些生意的外流和利润损失都是因商品的大同小异没有竞争力导致的。而且,许多外地人到陕西出差旅游,慕名买蓝田玉,却因为买不到精品蓝田玉,售货员只好推荐做工精细的岫玉代替蓝田玉。高端产品被替代的同时,低档玉石产品被河南的重阳石、大理石和商州玉所顶替。客商遗憾的--蓝田玉的春天到了吗?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