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含山县林头镇65岁的退休干部吴敬保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踩着5000多年前的“秘密”生活了多年。 直到村民葬坟挖出玉石器,考古工作人员到来,这个有“中华远古文明曙光”之称的凌家滩新石器晚期大型聚落遗址才惊现于世人眼中。 奇怪的“石头”惊世的发现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自然村。千百年来,当地人们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活,对脚下的远古秘密却丝毫不知情。 直到1985年秋,现年82岁的村民万友桥老人的妻子出殡,他在村后不远的一处高山冈上选了一块地安葬妻子。帮忙安葬的人回来时带回了一筐奇怪的石头。 据村民黄其昌老人说,他们10个人往下挖坑,发现很多各种各样石头模样的东西露了出来。“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居然很像我们平时用的锄头。有的很光滑也很漂亮,当时没有一个人知道是文物。” 有村民的认为是石头,有的认为是乌金。后来乡里和县里的领导都来了,万友桥老人就把满满一筐“石头”上交了,县里还给了300元奖励。 1987年6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凌家滩组织了第一次发掘,出土了玉版、玉圭、玉勺、玉人和4.25公斤的大石铲,总量200多件。1987年秋和1998年秋季,考古人员再次对凌家滩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多座墓葬;同时,发现祭坛一座、祭祀坑3个,积石圈4个,并出土玉璜、玉龙、玉鹰、石钻等文物。 第四次发掘于2000年11月展开,出土玉石器110多件,以及红陶块遗迹、水井、地基等。四次发掘面积22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1300多件,墓葬66座、祭坛一处、房基一处、红陶块砌的水井一个,红陶块遗迹一处,加工作坊一处。 专家判断,这是距今5300至5500年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遗址,总面积160万平方米。1998年,凌家滩遗址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保单位。 第五次考古发掘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目前已经进入尾声。此次发掘面积约450平方米,出土各类玉器、石器和陶器近400件。其中,重达88公斤的玉猪和玉猪身下一座主墓的发掘,被称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有着“中国环境考古奠基人”之称的周昆叔教授认为,当时的凌家滩是中国的又一个“殷墟”。 最早的水井烧砖的祖型 五次考古发掘成果,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5000多年前的聚落景象。 首先,凌家滩遗址背靠太湖山,面临裕溪河,依照方位呈“北玄武南朱雀”之势,周边是富饶的围田,从空中俯瞰,更似一仰身大佛向北睡卧。 祭坛位于凌家滩聚落中心的最高处,向南俯视遗址的居住区。呈长方圆角形,西高东低,面积约1200平方米,分三层筑成,表层有积石圈和祭祀坑。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三座大型祭祀遗迹之一。 红陶块遗迹总面积约3千平方米,厚度1.5米。凌家滩考古发掘负责人、安徽省考古所张敬国教授指出,“可能是大型宫殿或神庙的遗迹,或者是部落的广场中心。”据了解,红陶块经过高温烧制,质地坚硬。中国古建筑协会会长杨鸿勋先生认为其应是中国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是现今我们所用种类砖的祖型。 古井也发现于红陶块遗迹中。该井是目前国内已知最早的水井,其井壁上半部系用红陶块圈成,直径约1米,深约3.8米。 第五次发掘则进入了墓葬中心区。据介绍,玉猪身下发现的23号墓,是第五次发掘中发现的最大墓葬,是凌家滩贵族墓地的中心大墓。该墓位于遗址祭坛的东南方向,刚好在太湖山主峰正南方向。 李修松说,墓主可能是一位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酋长,是大祭司、军事首领和政治首领的综合体。 5千年前的制玉中心 在凌家滩的发掘中,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造型之美、制作之精,令人叹为观止,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其他古文化遗址不能比拟的,成为发掘成果中最耀眼的部分。 凌家滩出土的玉器有玉人、玉龙、玉龟、玉鹰、玉钺、玉斧、玉版上刻画的原始八卦图等,制作工艺上采用了阳刻、浅浮雕、透雕、减地法等技术,体现出数学、几何、圆、三角形对称等概念的运用。 浮雕玉人第一次展示了原始人完整的形体风采,臂上饰满了玉环,说明此时已有审美观念。 玉龟和玉版的出现则可能是远古的洛书和八卦,在科学文化史上有着特殊意义,可能将由此把中国哲学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此外,继扁圆形首尾相连的“中华第一龙”发现之后,凌家滩第五次发掘中,又出土了“中国第一玉猪”。此原雕玉猪全长72厘米,重达88公斤,猪的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对獠牙,形态逼真。据介绍,这只玉猪是目前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个头最大、重量最重、年代最--“怪石”引出五千年“玉都”现世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