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玉石矿床,产出条件不尽相同,和田玉矿床与国外有关矿床相比,有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世界上一些玉石矿(如闪石玉、翡翠等)产在河流中,被称为外生矿床,并可分为冲洪积和崩积两个类型。和田玉外生矿床类型较多,有世界著名的玉河。 和田玉的外生矿床,按成因可分为三类:一是坡积型,即国外称的崩积矿床,是原生玉矿经风化崩解而搬运到山坡形成的矿床。二是冲洪积型,是原生玉矿经流水的冲蚀和搬运,沉积在河床、漫滩、阶地、古河床的矿床,这是最主要的类型。在河流上游地区,因搬运距离短,玉石有一定棱角,称为山流水玉。在中下游地区,因搬运距离长,玉石棱角已磨光成卵石,称为仔玉。三是冰碛型,是原生玉矿经冰川刨蚀搬运形成的矿床,如和田县黑山河谷地区,由阿格居改冰川形成的矿床。在原生矿的地区,一般都有外生玉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许多河流中都有这些外生玉矿。 玉河以和田地区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最驰名,古时,前者称为白玉河,以产白玉著名;后者称为墨玉河,以产墨玉和青玉著名。该河产玉的情况,在中国第一部史书《史记》中就有记载,以后诸史中也多有记载。如《魏书》中说:“于阗城东三十里有首拔河,中多玉石。”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于阒有“白玉河和绿玉河”,“晋人张匡邺作西域行程记,载有乌玉河,此节则妄也。”此两玉河之玉来自昆仑山,古代河中采玉称为捞玉,在春、秋两季,清代乾隆皇帝在诗中说:“于阗采玉春复秋,用供王赋输皇州”。捞玉是神圣的,史书记载,“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得捞玉”。 玉河中采玉之情况,正如清代诗人肖雄据说:“玉拟羊脂温且腴,昆岗气脉本来殊。六城人拥两河畔,入水非求寸尺珠。”玉河所产之玉,正如古人所评价那样:“其玉体如凝脂,精光内蕴,厚质温润,脉理坚密,声音宏亮。”古代河中所产之玉,用以贡献宫廷,皇帝要宝也求之于田国,制作成了许多珍藏的国宝。据记载,公元1117年,宋徽宗时,于田国从玉河得“色如截脂”的一块羊脂玉大玉献呈,皇帝命制成一宝,称为“定命宝”,下诏书说:得宝玉于异域,受定命于神霄,受宝之时,大赦天下。”1980年,在黑山河谷找到一块重472公斤的特级白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的一块优质白玉,曾轰动全国,国家高度重视,由扬州玉器厂琢制成“大干佛国图”山子,成为国家的珍宝。这两条玉河连续采玉几千年,向人间贡献了无数美玉,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驰名的玉河。 叶尔羌河是另一条有名的玉河。清代《西域闻见录》中说此河所产之玉“大者如盘如斗,小者如拳如栗,有重三四百斤者,各色不同。” 和田玉原生矿床产在昆山和阿尔金山,都在3 500~4 500米高山之巅,玉与冰雪相映,为天下所少见之美景。 昆仑山是世界上著名山脉之一。远古时代,被称为“万山之祖”,成为中国古代神话中心之一。一些神话与美玉有关,如黄帝食玉瑛和穆王登群玉之山的传说,令人神往。昆仑山的原生和田玉矿主要分布在叶城到于田一带的山中。目前已知有十几处,最著名是三个玉矿区,即叶城县密尔岱玉矿、皮山县赛图拉一带玉矿、于田县阿拉玛斯玉矿。 密尔岱玉矿,可能是《山海经》所称黄帝食玉和种玉的密山和钟山,清代洪吉亮在《昆仑山释》中说:“昆仑为产玉之山,今南山自叶城至于阗皆产玉,而密尔岱山为最大,半岭以上纯玉无石,故世人称之玉山。”此是清代最重要的玉矿,开采盛时达三千多人,以产大玉著名,清代贡玉也多来自此处,用作玉宝、玉磐、玉册,如玉器之王“大禹治水图”玉山子,就用此地玉料雕刻成。此地清乾隆时曾采得大玉三块,重三千斤到上万斤,运到乌斯塔拉,嘉庆皇帝下令罢之,此三块玉现今下落不明。赛图拉玉矿在喀拉喀什河上游地区,新藏公路康西瓦—赛图拉一带,有矿床多处,资源量很大,产青玉、青白玉。于田县阿拉玛斯玉矿海拔高4 500米,在清代已发现,20世纪早期,天津人戚春甫两人在此开采,以产白玉出名,工艺界称之“戚家坑”。新中国成立后,组织开采,是和田地区的主要玉矿山,也是白玉的重要产地。 阿尔金山的原生玉矿,主要分布在且末和若羌--试论和田玉的矿床特点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