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带彩”翡翠原矿:重达1029千克,价值人民币5亿元
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行内人公认,是一些穿越蜀道到缅甸、印度的马帮商贩发现了翡翠。比较可信的说法是,13世纪云南腾冲的某个马帮到缅甸贩货,回来时为了平衡马背上的驮子,顺手在一个小河谷里捡了几块石头压重,回国后却发现那是几块上等美玉。
2006年2月4日,一块从腾冲托运到北京的翡翠矿石被放置在东方金钰的大厅,根据估算这块重达1029千克的翡翠矿石,价值5亿元。
从缅甸翡翠矿区到北京,它的经手者早已精确地掐算出它的市场价值和自己的大概利润,如今,罕有优质翡翠矿石能逃过行家的法眼,从数千里之外悄无声息地运入北京,借助东方金钰董事长赵兴龙的回忆,我们得知“赌石”这一行的传奇故事。
赌石
一刀生、一刀死
1982年,一队缅甸马帮在中缅边境线上捡到了一块矿石,很快地将这块笨重的石头,未加留意就扔进了边陲小镇盈江的一家保税商行,声称只要收回400元人民币即可。这块石头在商场仓库角落里尘封了3年,直到1985年3月的一个晚上,一批中国翡翠赌石客将之买下并切割开后,才发现石头中蕴藏着一大块翠绿,市场价达到了60万人民币。
很多翡翠原石表面往往有一层皮壳,目前,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买玉者必须从外表来判断这块玉的价值。这种买卖的过程就是买卖双方较量眼力的过程。由于这种判断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同时玉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很复杂,条件不同,形成的皮壳也不同,厂口不同,情况也会有变化。不少缅甸玉石商人赌石后,当真正切开加工时,一般不敢亲自在场,而是在附近烧香、求神保佑。切开的赌石内有许多水灵剔透的翠绿,便可一夜暴富;反之则倾家荡产。行内人把赌石称为“一刀生、一刀死”,富翁或叫花子,只在举手之间,单是这份刺激就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缅甸北部城市密支那是全世界翡翠最集中的交易地之一,不过那里出售的翡翠制品价格透明。因此,中国赌石客笃信,只有在矿区才能找到最具赌性的翡翠矿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一头扎进了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贡山。阳历三四月份,高黎贡山上的积雪丝毫没有融化的迹象,赌石客必须换上当地人的服装,经密支那辗转至矿区,其间大多数是崎岖难行的盘山小路,甚至还要穿越一些几十公里难有人烟的原始森林。有几年由于缅甸时局动荡,他们还要面对哨卡的种种刁难,旅途上充满着不可预测的变数。
物以稀为贵
翡翠市场混乱
2000年之前,缅甸翡翠矿主们的日子很好过,在乌龙江长约250公里、宽约70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的流域内,矿坑中时常会传出挖到大块原矿石的矿工的欢呼声。热衷于赌石的中国玉石商为此备感兴奋,他们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从矿主手中购买一些隐约透出绿色的原矿石,并经常能够赌到增值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翡翠。从中国云南芒市到缅甸矿区的一些盘山小路,现在已经被踩成了赫赫有名的翡翠赌石之路。2006年,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少曾经带给矿主大量财富的矿坑,近几年却像迟暮的老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翡翠原矿石越来越少。为保证产量,矿主大幅度增加了挖土机数量,矿坑挖到了300米以下。尽管如此,最终获得的翡翠原矿石数量仅为去年的一半。更为糟糕的是,那些经过冲洗、分拣、估价,然后被搬进仓库的原矿石质量也在下滑。矿主们将翡翠分成3次大规模开采期,第一次约在矿床被发现之初,第二次约为20世纪,目前乌龙江流域正经历第三次大开采。
“翡翠饰品因其原料稀缺,属不可再生资源,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这一点已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北京的翡翠珠宝市场近两年来呈现明显的旺销势头,但目前管理混乱也同时存在。” 身兼中国宝玉石行业协会的副会长、中国注册珠宝评估师等职,董事长赵兴龙对翡翠行业有着独到见解。
“首先,中国的玉文化发展已有7000多年历史,古人认为玉能养生、避邪,更有“君子比德于玉”的文化认同,这一点已传承至今。佩戴翡翠饰品能更加体现人的气质、修养和身份,这一点已被社会主流消费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