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是一种装饰艺术品,在世界各地流行很广。琥珀(Amber)一词,来自拉丁文Ambrum“精髓”之意和阿拉伯文Anbar“胶”之意,西班牙人将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琥珀中国古代名“虎魄”,又名育沛、江珠、兽魄。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就认为琥珀具有魔力和药用价值。
琥珀艺术品量稀价高 琥珀是千万年前松树的树皮破口处流出的一种有机胶状体———松脂,经过地壳的变动而深埋地下,并逐步凝结成的天然化石,其内部常包含有各种昆虫如蜘蛛、蚂蚁、蚊虫及种子、炭化的树叶,故琥珀有“千年茯苓,万年琥珀”之说。琥珀的颜色绝大部份都是金黄色的,琥珀是属于非晶质宝石,不会形成晶形,其原矿呈块状。与其它宝石矿石比起来,琥珀比重较轻,硬度也很低,但却因其明亮的金黄色而深受喜爱。 世界的琥珀类型约有100余种,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产的琥珀最有名,波兰和前苏联的沿岸是首产地,波罗的海琥珀品种繁多,质地透明、半透明、不透明,颜色有黄、红、褐、白、蓝、绿色。波罗的海琥珀(称为蜜蜡琥珀)常从海底地层中被海水冲刷出来,在含盐分的海水中成似沉非沉状态,受洋流、季风作用漂流到英国、挪威、丹麦沿岸国家。琥珀产出国还有美国、印度、新西兰、缅甸、多米尼加、墨西哥、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西西里、德国、罗马尼亚、加拿大、捷克。 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琥珀的国家,十四世纪丹麦统治着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那时琥珀作为货币在北欧市场上流通,丹麦琥珀屋博物馆里也收藏着一块最大的波罗的海琥珀,重量为10.478公斤。俄罗斯出产的琥珀占全球总产量90%,其中加里宁格勒一带是主产地。缅甸发现的最大一块琥珀,收藏在伦敦自然博物馆里,重达15.25公斤。在我国也只有在青藏高原和东北抚顺一带能偶尔觅到琥珀的踪影,抚顺琥珀常与煤层相伴而生,抚顺琥珀大都呈黄和金黄色,其中还常包含有昆虫,故收藏价值颇高。琥珀在我国其它城市则很难找寻,琥珀艺术品由此就显得尤其珍贵。 琥珀艺术品收藏渐入佳境 我国古代以天然琥珀为材料的器物、装饰品并不少见,各种琥珀挂珠、琥珀鼻烟壶、琥珀手串、琥珀摆件、琥珀料胆瓶等成为达官贵族经常佩带和收藏的装饰品、收藏品。在欧洲,琥珀的艺术品曾是用来装点皇宫和议院的,成为家私身份的象征。 琥珀艺术品过去在国际市场上行情平平,收藏者很少,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台湾地区宗教文物市场的盛行,琥珀才开始在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区流行,收藏者日益增多,价格也因此一路上涨。尤其是近几年来,许多欧美艺术品爱好者也加入了竞相争购的队伍,促使琥珀一跃成为收藏品市场的新宠,其市场价格也屡创新高。 前几年海湾战争暴发,世界各地古玩市场一片萧条,唯有琥珀艺术品却一枝独秀,价格不跌反而上涨,究其根源是琥珀属远古之物,流传下来的精品本来就很稀少。琥珀的收藏价值,对生物学家或地质学家而言,在于它的历史演变过程;于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来说,只有具备稀有内含生物或植物的琥珀,才称得上是一件奇货可居的至宝。1992年在台湾举办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条品相上等的琥珀拂珠,最后以120万元新台币成交,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引起轰动。 近年来,在东南亚拍卖市场上落槌价格较高的琥珀品种还有:一件18世纪琥珀雕佛狮小摆件以2.76万英镑(约人民币35万元)成交;一件清代晚期琥珀牛朗织女摆件以28.6万元人民币成交;一件17世纪琥珀太白酒像以12.1万港币成交。目前国内各类大型拍卖会上拍卖的天然琥珀艺术品成交率与价格要低于其它玉石,一般清代的琥珀挂珠、手链等的成交价格基本上在2万元至5万元之间,在收藏品市场上,琥珀艺术品的成交价格基本上也和这个水平差不多。由于国内外琥珀成交价格的落差,东南亚各国的一些琥珀收藏者已开始关注并逐渐进入国内拍卖市场,国内琥珀艺术品收藏正渐入佳境。 如何辨别琥珀艺术品 随着琥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琥珀也出现了许多赝品和仿品。各类人工制品和仿冒琥珀大量出现,而人工制品和仿冒琥珀装饰品的价格一般都只有几元到几十元,难免令人对琥珀的真实价值产生误解,而有意于收藏和投资琥珀的人士也由于真品难觅而裹足不前。由此可见,天然琥珀的收藏与投资价值之所以目前在我国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关键还在于大家对其认知程度不高。如何有效鉴别琥珀真伪呢? 首先,可用眼睛观察来鉴别。琥珀的自然形状多呈块状、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和其它不规则形状。真正的琥珀给人的印象轻柔、温暖,散发着光泽;而很多合成品给人冷的感觉。琥珀在形成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使它不完美的过程,最终往往带有气泡、残片、裂纹。如果一条琥珀项链的每个珠子都非常相似且透明,或者琥珀内含的昆虫很完整,那就很可疑。琥珀中一般会有漂亮的荷叶鳞片,从不同角度看它都有不同的感觉。假琥珀透明度一般不高,鳞片发出死光,不同角度观察都是差不多的景象,缺少琥珀的灵气。假琥珀中鳞片和花纹多为注入,所以大多一样,市面上最常见的是红鳞片。 其次,可根据手感鉴别。琥珀属于中性--琥珀收藏有方法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