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到名贵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猫眼石("五大宝石"),恐怕不少人会摇头叹息,说这是贵族游戏,咱老百姓买不起!但如果谈起珍珠你还摇头扼腕的话,那可有些谦虚了,因为当今珍珠的价格并不像"五大宝石"那样让您咋舌——一般人都消受得起。
其实,珍珠曾和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一样,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宝石,其中珍珠以其绚丽的珠光宝气和高雅纯洁的品格被誉为"宝石皇后",所以这六种宝石又被称为"一后五皇"。那么,我们就翻翻珍珠的前世今生,看看这位带着层层光环的"皇后"是如何走进寻常百姓家的。 清朝皇帝夏朝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皇帝夏朝冠顶部装饰的珍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顺治皇帝御用东珠朝珠(故宫网站供图) 珍珠圆润纯净是宝石家族中唯一的"皇后" 珍珠之所以成为珠宝家族中唯一能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五皇")平分秋色的宝石皇后,是因为与"五皇"相比,它有独特的宝石学特征、美学特征。 就宝石学特征而言,五位珠宝皇帝都是无机的单晶宝石,都具有很强的宝石光泽(如金刚光泽或玻璃光泽),可闪耀出咄咄逼人的耀眼光芒,且硬度很高,但它们生性刚烈——脆性都很强,遭受撞击时容易受伤。而与"五皇"相比,珍珠属于有机的多晶宝石,具有非常独特的珍珠光泽,透光较弱。虽然珍珠这位"皇后"个性软弱——硬度较低,但性情温顺——韧性良好。 如果比较宝石的美学特征,我们会发现:五位珠宝皇帝皆洋溢着阳刚之美,如琢磨好的钻石有光辉灿烂和晶莹似火的光学效果,俗称"出火",红宝石灿烂火热,蓝宝石庄重大气,祖母绿色彩浓艳,猫眼石则呈现出猫眼一样的光学效应和游彩等。尽管如此,珍珠作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的有机宝石,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质,显得非常强韧,不易脆裂,而颜色以白为主,形状多浑圆,且通常具有美丽柔和的晕彩(或称珍珠光泽)。 总之,珍珠的圆润、纯净加上朦胧的晕彩、高弹性和高韧性等特征,无不表现出其阴柔之美,让人心醉。珍珠也正因其绚丽的珠光宝气和高雅纯洁的品格而被誉为"宝石皇后",千百年来受到世人的喜爱。 珍珠首饰 日久天长珍珠会"人老珠黄" 珍珠浑圆的形状和独特的光泽象征着纯洁、真诚、圆满,宗教界认为它能够唤起人们忠诚的信仰,普罗大众认为它能带来富贵康宁,达官显贵认为它代表权力、地位和财富。中国成语故事中的"珠圆玉润"、"掌上明珠"、"凡珠在蚌,如玉在璞"等词句中的"珠"所描述的都是珍珠。但是,随着光阴的流逝,珍珠往往会失去光泽,变得"人老珠黄"。 在"一后五皇"六大宝石中,珍珠是唯一的有机宝石,诞生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等软体动物体内。软体动物由于内分泌作用逐渐生成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而这些由大量微小文石晶体和有机质集合而成的珠粒层层生长,就形成了珍珠。 一般来说,如果孕育珍珠的贝类生长时间适度(一般2~4年),水体环境优越且贝类健康状况良好,那么诞下的珍珠光泽就强;相反,如果孕育珍珠的贝类生长时间过短或健康状况欠佳,分泌的珍珠质数量及质量都差,那么珍珠的光泽就差。科学研究表明:珍珠特有的晕彩,源自珍珠成分中的文石。文石属于斜方晶系,一般呈现斜方双锥晶类,其锥形的晶柱头会使光线发生色散,由此造成珍珠特有的光泽。 值得注意的是:文石是不稳定晶体,日久天长会因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比较容易地转变为成分相同但结构更为稳定的方解石。方解石属于三方晶系,晶体结构已经完全不同于文石,无法使入射光线发生色散,不能产生珍珠光泽。所以,珍珠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其中的文石就可能逐渐转变为方解石,从而逐渐消退或丧失其珍珠光泽。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老珠黄"的原因。 人工养殖让珍珠走出"皇宫" 圆润华丽的珍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长期被视为权势和富贵的象征。 传说黄帝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了能产珍珠的黑蚌;大禹时,盛产于南海的"珠玑大贝"已经被定为贡品。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诗经》、《山海经》、《尔雅》、《管子》、《周易》等传世典籍中都有对珍珠的描述,如有记载称周文王曾在发髻上以珠翠翅花作装饰形成"凤髻"等。到了战国时期,名噪一时的大珠宝商吕不韦就是靠在赵国都城邯郸贩卖珍珠起家的,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的贵族普遍以珍珠作为财富和地位的标志,《战国策》记载:"春申君上客三千,皆蹑珠履。" 珍珠在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巅峰地位,产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珠因为来自满清发迹祖地,更被确定为皇朝皇室和朝廷命官的钦定装饰,且在品级和数量上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这些在清代《皇朝礼器图》和《大清会典》中有详细的描述,比如《皇朝礼器图》描述了皇帝冬朝冠上所装饰的珍珠:"皇帝冬朝冠,顶三--珍珠-宝石皇后走进寻常百姓家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