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的英文名称为Agate,来自希腊文的拉丁字。玛瑙是石英的变种,是由二氧化硅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石英的一种。从切开的剖面可以看到由灰、白、红、绿、淡褐、淡蓝等多种不同颜色组成的同心圆状、波纹状、层状或平行条带状。俗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宝石界将其中具有同心层状和不规则纹带、缠丝构造的隐晶质块体石英称玛瑙。 玛瑙具有脂肪或腊状光泽,半透明,贝壳状断口。硬度7-7.5,质地坚硬耐磨,它的种类很多,有条纹玛瑙、苔藓玛瑙、水胆玛瑙、截子玛瑙等。玛瑙是自然界中分布较广、质地坚韧、色泽艳丽、文饰美观的玉石之一。 玛瑙的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作为药用、宝石、玉器、首饰、工艺品材料、研磨工具、仪表轴承等。中医界认为,玛瑙味辛性寒无毒,可用于眼科目生障翳者,用玛瑙研末点之,疗效很好。药用的玛瑙碎屑,是雕琢宝石所剩下的。玛瑙是人们熟悉的首批宝石材料之一,古来早就被当作人间奇珍。据说,它能给佩戴者带来愉快和信心,并被赋予上帝的仁慈,还可以确保他们胜利和力量。埃及米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最早居民沙美里亚人,似乎是最早使用玛瑙来做信物、戒指、串珠、图章和其它宝石艺术品的,他们用玛瑙制作的斧头的工艺品,现在存放在纽约的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最异乎寻常的玛瑙制品是有两个把手的酒杯子,容量多于一品脱。杯子的外表错综复杂地雕刻着洒神巴库斯的图案。据历史记载,这个杯子是为罗马尼禄皇帝制作的,后经过许多人拥有和保藏,最后成为法国国王加冕酒会上用的杯子,法国人认为这个酒杯是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纪念品之一。 玛瑙主要产于火山岩裂隙及空洞中,也产于沉积岩层中。世界最著名的产地有印度、巴西等地。我国玛瑙产地分布很广泛,几乎各省都有,主要有黑龙江、辽宁、湖北等地区。南京雨花台产出的"雨花石"就是玛瑙的一种。古代传说玛瑙是由所谓"鬼血"凝结而成的,也只是传说而已。 玛瑙由于纹带美丽,自古就被人们饰用。出土玉器中,常见成串的玛瑙珠,以项饰为多。 我国古书有关玛瑙的记载很多。汉代以前的史书,玛瑙亦称“琼玉”或“赤玉”。《广雅》有“玛瑙石次玉”和“玉赤首琼”之说。玛瑙一语来源于佛经。梵语本名“阿斯玛加波”,意为“玛瑙”,可见佛教传入我国后,琼玉或赤琼才在我国改称“玛瑙”。 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有时也见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严格地说,没有纹带花纹的特征,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现今市场上一些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也称为“玛瑙”,这同古代玛瑙的含义是不相符的。玛瑙纯者为白色,因含其它金属元素(如Fe、Ni等)出现灰、褐、红、蓝、绿、翠绿、粉绿、黑等色,有时几种颜色相杂或相间出现。玛瑙块体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硬度6.5~7,比重2.65。 玛瑙依其纹带花纹的粗细和形态分有许多品种。纹带呈“缟”状者称“缟玛瑙”,其中有红色纹带者最珍贵,称为“红缟玛瑙”。此外尚有“带状玛瑙”、“城砦玛瑙”、“昙玛瑙”、“苔藓玛瑙”、“锦红玛瑙”、“合子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曲蟮玛瑙”、“水胆玛瑙”等品种(见李时珍《本草纲目》)。 在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根据颜色的不同,有“红玉髓”、“绿玉髓”(亦称英卡石)、“葱绿玉髓”、“血玉髓”(亦称血石)和“碧玉”等。 玛瑙同软玉一样也是我国传统的玉石。在南京北阴阳营等遗址中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玛瑙杯和玛瑙珠。在大量的玛瑙珠中,有一粒作辟邪状,长1.7厘米。甘肃永靖大何庄齐家文化遗址,山东莒南大店春秋墓中以及南京象山东晋墓中等,也都相继发现了玛瑙珠。 古代的玛瑙既有来自西域、印度、波斯、康国、日本等国的贡品,也有产自我国内地的。如东北扶余和挹娄,前者治所在今吉林四平市;后者为民族名,生活在长白山北,松花江、黑龙江下游,这里自古以出“赤石”享名(见《后汉书·东夷传》)。此外蔚州(今蔚县)九空山和宣府(宣化)、四角山(见《天工开物》),甘肃和宁夏一带(见《博物要览》),陕西延安府神木和府谷地区(见《广舆记》),汝州赤岭镇(见《宋史》),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见《博白县志》),南京雨花台(见《珍玩续考》)等地,均产有玛瑙。现今我国地质工作者在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华南许多地区都探明有玛瑙的产地。古今中外,因为玛瑙产地众多,所以鉴定出土玛瑙的玉料来源就不那末容易了。如著名的唐代兽首玛瑙杯,其玉料来源就搞不清楚。 玛瑙种类比较多,有山玛瑙,有水玛瑙,那么它的色彩也有许多种,这个里头是以红色的最为珍贵。--玛瑙的一般常识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