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的历史悠久人所共知,各种原始社会的图片中都画着原始人戴着兽牙项链在狩猎或捕鱼,专家们说那是人天性爱美,到今天人对这个爱好也没有丝毫减弱。由于年代久远穿项链的绳子烂了留下了各种材质的珠珠,从古至今中国的各种文化遗址和古墓中都留有大量的珠珠,但除了金制或体积稍大些的珠子外,无论是考古队或盗墓贼面对数量众多的珠珠都不太感冒。盗墓贼不感兴趣好说,那是买不了大价钱,而中国考古队我猜想是值得研究的大东西太多对小东西还来不及感兴趣。翻过各种考古资料的目录,发现目前中国还没有关于珠珠的专著,只有一两篇专题文章。
云南滇文化珠珠的形状和细小的研磨方法与同时期中原的珠珠有较大区别,超长管、鼓型、竹节型、扣型、管状六棱型很多;由于云南特有的酸性土壤,沁色也不同;滇不产玉,玉制的少而贵,玛瑙的却很多。很多地摊上都有一些破烂的玛瑙扣型珠,离老远就能看见耀眼的玻璃光,没人要自然也不值钱,拿在手里冰凉温润之极。滇文化存在的时间相当于战国初期至东汉初年,它的青铜器以生动活泼为特点,而珠子却异样的抽象神秘,这与三星堆和随县的情况有些相似。 珠珠在当时或更早的异地交流可能就很活跃,在一篇考古文章里曾看到,考古队挖掘的滇国墓中曾出土过两三颗蚀花红玉髓珠和琉璃珠,没人重视,张增祺倒还提过几句。这次居然一个及其偶然的情况让我看到了两颗红玉髓珠。 滇文化基本是自成体系,几乎没有受汉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而这种珠子的产地是西亚,巴基斯坦、印度、两河地区。长型线珠应属公元前3-公元前2年,扁的蚀花珠流行期更早在公元前300-公元前200年。这些可都是外来货呀!琉璃珠没看见,但从新时期时代青海地区就出现的眼珠、随后出现的蜻蜓眼、波斯帝国的烧料珠、玛雅人的低温琉璃等等在中国境内都有过出土。爱美是一个因素但源于恐惧而特殊的驱避也是有可能的,交流那麽频繁和广泛应也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换,挺神秘! 云南这个地界有邪的,那储贝器中的海贝、元青花谜多着那。--历史悠久的项链文化之谈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