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三年,收藏越来越红火,应运而生的展会经济越发火爆,各种与收藏有关的博览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古玩博览会、画廊博览会、艺术博览会……名目虽然各不相同,但面对的观众都是各类收藏者。据统计,国内每年大约有20个左右不同规模和组织形式与收藏相关的博览会,如中国艺术博览会、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中国书画艺术博览会、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广州艺术博览会、西湖艺术博览会、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等。
从2006年4月开始,仅在北京将要陆续举办的大型收藏博览会就有七八家之多,上海、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也有大大小小的博览会准备开幕。这些收藏博览会为什么“一夜”之间开遍了大江南北?它们在艺术品市场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又存在哪些问题? 董梦阳:北京爱特菲尔文化有限公司CEO 谢金木:北京蜜雪儿艺术中心董事长 云 阳: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理事 张 娟:记者
记 者:据统计,目前国内与收藏有关的博览会的数量是2004年前的两到三倍,并且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是什么原因促使博览会如此火爆? 董梦阳: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艺术品市场在不断细分,拍卖、博览会、画廊、收藏机构、地摊,博览会是市场的一级。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需要有博览会。一方面,画廊、收藏机构,甚至是画家、艺术家、工艺大师本人需要通过博览会展示自己、结识藏家、与同行交流;另一方面,藏家也希望在同一个地方欣赏到更多的藏品,了解市场的动向。而对博览会的主办方来讲,有两方面的需要自然不愁招不来展商、赚不到钱。博览会遍地开花也就不奇怪了。 更重要的是,博览会对市场的规范化有着相当大的作用。我们已经习惯于买一件衣服不可能到厂里买。可是艺术品呢?应该去哪里买?艺术品不同于其他的商品,艺术品有一个附加值,可以保值和升值。当然也可以直接从藏家、从画家、从地摊买,但这不是市场的全部。经济发达、繁荣的市场,应该也是一个功能多样的市场,如果完全像农民一样自产自销是比较原始的操作,那是在没有经济制度的前提下。而博览会的目的是推动市场规范性。博览会让机构参展,让画廊、让古玩商参展,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让艺术品“专卖店”参展。 谢金木:博览会与市场互动攀升。 文化部今年9月要组织大型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博览会,这应该是政府首次介入收藏博览会。政府为什么会这么做?还不是看中艺术品市场非常火热,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在迅速提升。当然,办博览会本身有利可图。 市场热,所以要办博览会,而举办博览会又反过来可以把市场炒得更热,为艺术品市场“敲锣打鼓”。不信到拍卖会、博览会上看看,生面孔越来越多。有这么一个故事。山西一些老板,对艺术品可以说并不熟悉,也不请什么专家掌眼,但是他们认为在拍卖会上只要一看到哪件拍品举牌的人多,就跟着举,准错不了。这些说明什么?艺术品市场人气越来越旺,“盘子”越来越大。 云 阳:展会经济有利可图。 展会经济,可能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趋势,收藏界也不能免俗。2005年9月的第8届古玩艺术品博览会,走进了北京CBD核心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4天交易额达1.3亿元,为历届之最。不难看出,博览会有漏可捡、老外成了大卖家、精品成为抢手货,主办方金银满钵,何乐不为?于是国内一些大中城市收藏博览会,也犹如“超女”般纷纷闪亮登场。 这些收藏博览会演绎着收藏市场“怒放的生命”,也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艺术品市场地摊要有,古玩店要有,拍卖会要有,高档博览会也要有。拉开档次,增加容量,各有所好,各取所需,扩大收藏群体,这能提高普通收藏者的积极性、增添收藏市场活力、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于国于民于商都是有好处的。 博览会让市场得到什么 记 者:艺术品市场现在有拍卖会、画廊、文物商店、交易市场,而博览会从形式上看似乎是移到展览馆的大集市,对藏家来讲,博览会值得一看吗?画廊、古玩商、收藏机构都比较乐意参加博览会,他们从中又能得到什么呢? 云 阳:博览会上买藏品也要慎重。 各类博览会并没有准入制,也没设门槛,更没拒绝观众。且不论真假,人人都能从博览会上看到古玩、书画或其他工艺品。收藏要有眼力、心力、财力,这“三力”中,眼力很重要,没有眼力,“功夫”不行,只会吃亏。对普通收藏者来说,多看很重要,见多才能识广,藏家若有机会也不妨去博览会看看。但如果眼力不济,最好是只看不下手,因为博览会的水平参差不齐,就算是档次比较高的博览会也不一定就是藏品保真、价格合理的。 普通收藏者大多不会专门赶场子去参加某个全国性博览会,也多半不会在这种博览会上买藏品,毕竟这些博览会上藏品的价格可能是普通藏家很难承受的,除非碰到特别满意又价钱合理的也许会乐意--收藏博览会为何忽然发烧?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