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8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与《北京大学宝玉石检测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金香玉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恭王府举办。参加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嘉宾和记者约60人左右。
图1
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有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古长江先生、副主任刘霞女士、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先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原院长吴国忠教授、北京大学宝玉石检测中心法人代表、副主任崔文元教授(见图1)。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古长江先生致欢迎词,他说:恭王府面积28000平方米,每天要接待21000人参观,从面积与参观人员的比例看,超过了被认为接待超负荷的故宫博物院,所以,恭王府的接待参观任务很繁重。另外,接待中央首长的视察或陪同外国领导人参观的任务也经常有,去年台湾国民党领导人连战和亲民党领导人宋楚瑜到中国大陆访问时,唯一到同一个单位访问的地方就是恭王府。今年4月的一次会议上,政府提出了将恭王府建成“王府文化博物馆”的意见,其地位将与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并驾齐驱。随后,古主任话锋一转,说到恭王府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列强抢掠,大量的文物流失到国外,在国外不少拍卖会的图录中,经常能见到恭王府的文物,这些文物由国家或个人买回来也不太现实,但是先做一些复制品供大家参观是可行的。今天,在恭王府召开“首届金香玉学术研讨会”,并用金香玉制作恭王府流失的三件文物的复制品送给恭王府,这说明恭王府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的支持,非常感谢!
图2
图3
随后,四川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蓝家琛先生代表四川宝协和四川金香玉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向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古长江先生捐赠用金香玉为原料制作的三件恭王府流失文物复制品(见图2和3)。
吴国忠教授说:历史上的传说,金香玉是非常稀少和非常珍贵的,但没有人看到。现代金香玉是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出现的,后来在各种展销会上也有展出,这种矿石闻起来有巧克力奶油香味,但非常稀少,很难找,所以价格比较贵(展销会上标价约1000元/公斤)。
崔文元教授对“金香玉”的定义、香味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成都理工学院张如柏教授代表吴国忠教授、杨富绪教授、黄奇逸教授作“金香玉及其考证”的学术报告,从历史记载、地质学、矿物学、香料化学等多角度对现代金香玉进行了研究,结论是:自然界确实存在会发出香味的玉石(玉石的材料就是矿物),此类玉石只能在特殊的地质环境中形成,自然界不大可能有大量出现。报告附有众多检测机构对金香玉的检测报告资料。报告还揭露了广东、广西、深圳、成都等地出现的假金香玉,大都是在大理岩表面涂上一层褐色有机涂料,再浸泡在某种香精中仿制而成的,用红外分析仪测出假金香玉和真金香玉的红外谱线是完全不一样的。
北京大学宝玉石检测中心副主任王时麒教授讲述了2002年9月与杨富绪教授一起到陕西碑坝香石产出地考察的情况,在当地最早发现金香玉的地方,捡了很多石头闻,都没有香味,后来进行地质普查放炮,在放炮后的坑里取出的石头是有香味的。这些带香味的石头是蛇纹石化大理岩,外表是褐黄色的,裂隙比较发育,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香味来源可能是地下石油形成过程中有机芳香族气体上升过程中被吸附;也可能是古代该地区长着许多带有香味的植物,长期产生的落叶或植物死亡后流向地下的水被吸附保存的;也可能是细菌在分解“食物”过程中放出带香味的液体被吸附。但现在倾向第二种可能性的人比较多,这也可以解释在同一座山的不同地点找到的金香玉其香味会有差别的现象。
图4
会后,大家参观了真假金香玉的标本,真金香玉的标本见图4。
--“首届金香玉学术研讨会”在首都恭王府举办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