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玉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玉雕题材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经过几千年的流传,我国的玉雕题材可以说是非常丰富,而如果你关注玉雕市场的话就会发现,在市场上有一类题材的玉雕作品非常的多,那就是佛教题材,我们在眼花缭乱的玉雕作品里可以看到各类佛祖的各类造型,可以说佛祖在玉雕作品中的出镜率非常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佛教主张的是般若空性、色空不二,是否定世俗荣华的,这就使得佛教乍看起来似乎是与玉宝不涉,与金银无缘。其实,这应该是一个误会。经云:“相好光明以自严”,这庄严相就佛教思想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佛的果报,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七宝严饰”。此外,佛教与中国玉文化相联系,除中国人历来好玉外,还与佛教强调积攒“功德”的思想密切相关。
1、个人修持用玉宝 念佛是有功德的,并且用不同的佛珠念佛所积攒的功德是不同的。大般涅盘经云:“假使一月,常依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之一;假使锻金为人,车马运载,仍至众宝各满百数,以用布施,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假使有人,以大象车,尽大秦国中种种珍宝及以璎珞,数各满百,以用布施,犹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若以四事,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犹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所得功德无量无边”。
为了在念佛时记数,佛珠是不可少的。而佛珠多取材于玉宝和金银。但用不同材质的佛珠念佛,所积攒的功德大不相同。据陀罗尼集经卷二记载,若以金、银、赤铜、水晶等宝物所成之念珠,掐之诵咒、诵经、念佛,可以得到十种波罗蜜之功德满足,现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果,即无上正等正觉。在陀罗尼集经所记述的各种念球中,以水晶念球的功德为最高。
2、供奉诸佛和菩萨 用玉宝来供奉诸佛和菩萨可积攒功德,而且这种供奉不限于凡人与佛以及凡人与菩萨之间,而且也存在于菩萨与菩萨之间。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这样的记载,当释迦牟尼佛介绍了观世音菩萨后,无尽间菩萨当即表示要用珍宝来供养观世音菩萨。在《阿弥陀佛》中记载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景象:“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金沙布地,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舍利弗,彼此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间,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些记载清楚地告诉我们,佛国的富丽堂皇,除了庄严景象外,主要是督促极乐世界的人们念佛、念法、念僧。而念佛、念法和念僧正是为了修持,而修持就可以积攒功德。
3、造像和修饰佛像
用玉宝造象和修饰佛像一方面是为了“诚如是”地写实性描述佛,另一方面也包含庄严与积攒功德的意思。因为,对于一般人而言,巍然壮丽的佛像肯定是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尊敬。同时,造像人和拜佛人也积攒了功德。佛教三世因果经中说:“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舍金装佛身,说盖如来盖自身”。
看了以上原因,你可以明白为什么玉石玉佛教关联那么紧密了吧,佛祖出镜率高不是没有原因的,佛教出入中国以后,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和玉石文化也是发生密切的关系,文化本来就是非常容易互相结合的,我们可以预见的就是现代西方文化传入我国,也有很大的概率体现在当下的玉文化上。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