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雕工艺,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沧桑,有过史前、殷商、汉代、盛唐、清代等几个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每一次的鼎盛和辉煌都离不开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也就是扬弃的过程。
一、什么是扬弃 扬弃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抛弃又保留、既克服又继承的关系。坚持扬弃,要求人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充分考虑事物存在的条件,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例如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对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对待外国文化等,都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做到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发展,合理地为我所用。那种全盘接收或一概排斥的态度都是错误的。同样,对待玉雕艺术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既反对盲目守旧,也反对盲目创新。守旧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坚持扬弃,不断创新,批判继承,大力弘扬玉雕优秀传统文化。玉雕文化传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继承传统文化,也不是传统文化原封不动,停滞不前,拒绝丰富和发展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只知道沿袭祖先的衣钵,就是倒退。任何民族的文化都要变革,只有变革才可能使其具有时代气息,保持蓬勃的生机。坚持扬弃,更要创新。文化的生命在于它是不断创新的,没有创新谈不上发展、谈不上繁荣、更谈不上有生命力了。从根本意义上说,改造和创新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弘扬。坚持在改造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二、玉雕发展应注意的几种关系 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一是旧,一是新,但它们并不完全排斥,而是互相联结的。我们重视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中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文化,但对传统文化不能“全盘肯定”,一切“拿来主义”,要辩证地看——去其糟粕,要发展地用——取其精华,目的是让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凡是不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思想文化,都不该拿来“招摇过市”,还应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共识——“人人喊打”。传统文化应在传承中发展,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切“回到过去”的做法,一切有碍社会文明进步的思想文化,不管形式多么的美,都要不得。 玉雕文化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体。丢掉传统不可,失去现代更不可能。传统文化有进步也有落后,现代文化亦然,都需要扬弃。喜新厌旧不可取,喜新爱旧才可贵。科学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是探寻当代玉雕艺术的发展方向。玉雕艺术在中国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未来它必将朝着国际化的路线发展,只有将“中国传统概念”和“现代时尚流行”优化嫁接,才能让中国的玉器为现代人和国际市场所接受,也才能显示出其勃勃生机和无穷的生命力。 2、玉雕意境与玉雕流派的关系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的内在美。玉雕作品给人带来的主要是意境之美。玉雕作为艺术是指运用特定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生活、传承文化、揭示思想的一种行为。“玉文化”的精髓是承认美玉在琢磨,美玉出自后天,美玉来自人为,美玉在于生生不息的创造。玉雕艺术就是利用玉这种特殊的载体,通过雕刻、琢磨等工艺手法,以景寓意,借作品内容表达创作者思想的艺术,反映了一种思想观念、审美理念、精神气质。玉雕流派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 探索与积累,特别是近百年来的聚散糅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流派和风格。流派风格之间的差异,不同传统的沿袭,造就了中国玉器的多姿多彩。而历史发展到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区别正在缩小,差异性正在减弱,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趋势却渐渐显示出来。在对玉雕的扬弃过程中,既要保留各玉雕流派创作中的特性,避免传统工艺在传承过程中的变异与消失、地域特征的丢失,又要有兼容并蓄的胸怀,打破固守一隅的狭隘心理定势,博采众长,不断吸收各种玉雕流派的技艺、特点、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继承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前提下,不断引进、吸收、创新雕刻手法融合中西方现代雕刻技法,通过精心琢磨玉雕,不断创新,使玉雕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 3、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在对玉雕文化进行扬弃的过程中,与外来文化(包括国内其他地域文化与外国文化)发生关系是不可避免的。社会是开放的,人员是流动的,文化是交流的。孤立的、封闭的、保守的文化,必将走向没落,走向衰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只有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求同存异,扬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吸纳,不断融合,玉雕文化才能扬得更有力、更有效,才能弃得更洁净、更彻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