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糕的纹理,粽子的粒状,年糕的甜腻、蜜糖的滋润、鸡油黄……不要误会,我们不是在说过年过节时候的应节食品,而 是谈论石头界里的新宠:金丝玉。
这种来自新疆和田地区戈壁滩上的黄玉石,虽然生于几亿年前,却是在前两三年才被石友发掘出来。直到上年年底,它在古玩街附近设立专门店,大众才有机会见识它的各种形态。石友们一个传一个,把它媲美“田黄”美玉,大家常开玩笑地说:它是“石龄久远‘入行’迟”,不知道它算“老人家”还是“年轻人”。似年糕?似蜜糖?看着它,彷佛过年的感觉犹在,它的一抹黄彩、温润甜腻,“甜到入心”,是让人一见钟情的最大理由。
寿山石的影子情人?
说到金丝玉,很多石友还没听说,何况我们外行人。不过提到它,名字几乎都和寿山石的极品“田黄石”连在一起,石质神似,连当初被挖掘,也是因为被误打误撞为田黄。
常言道“黄金易得,田黄难求”,据介绍,民国时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这几年,买少见少田黄的价格更是上了一个新高度,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田黄,甚至达到上百万元,非一般收入者能消费。
初时迷恋寿山石的石友易俊华深知这一点。虽然他在10年前玩石,陆续收藏了不少寿山石,不过对田黄,都只能“眼看手勿动”———观赏为主。周末的时候,他经常四处寻宝,记得第一次见到金丝玉,是他平时逛开的石品店。看到那一块籽玉(即原石),色泽、石质极似田黄,易俊华以为肯定要五六万元,怎料开价却只要500元。当时他以为捡到了便宜,马上欢天喜地地买了回家。后来拿到玉石鉴定检测机构检验,才发现这是与“田黄”特性不一样的矿物,其物理名称为“硅质田黄”。后来为了以示区别,美名其曰:金丝玉。
如果把石头比作恋人,田黄始终是石友们难以忘记、遥不可及的“前任女友”,“现任”金丝玉有如“前任”的化身,有着“前任”的各种优秀品质,在行内名声“年轻”,价格只要田黄的百分之一,可以收归私有、握在手中的真实玩物。
爱天然,更爱“巧色”
萝卜糕的纹理,粽子的粒状,年糕的甜腻、蜜糖的滋润、鸡油黄……金丝玉的这些质感,已经足够讨人欢心,不过但凡玉石,原石和雕刻后的艺术品的价值有天渊之别。金丝玉自然美主要来自质感,而雕琢加工之后,质色纹理才能显露无遗。
玉石专家董浩介绍,金丝玉是色彩丰富的石 种,黄、红、白三色最为普遍,原石多为三色交错,偶然夹杂灰、黑、紫等色块。玉石鲜有多彩的,这让“巧色”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何谓巧色?它指的是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在尽量大保留原石特色的基础上,施以适合的雕琢,雕刻件称“俏色玉”。金丝玉色彩丰富,而“巧色”要用杂色玉,于是两者一拍即合。难怪,石友们精选的藏品几乎都是雕刻件。
金丝石挖掘者之一易俊华每天下班,再累也要把玩一下金丝玉玩件。看他手中的玩件“水鸭”:鸭子如醉酒,羽翼护身、酣然入睡,细腻的羽毛、自然缩起的鸭掌、身边的颗粒饱满的稻穗……纹路丝丝入扣。最巧妙的是,鸭子头上一点红斑,有醉意,也有“鸿运当头”的寓意。同样是红色,会有不同质感:“布袋佛”在米白袋子探出微红的脸,“荔枝”红润欲滴,钟馗的脸色黑里透红……这些都是“巧色”之功。石友黎先生觉得:“巧色的工艺,让金丝玉石展现意趣盎然的一面。”
金丝玉的前世今生
“自古美玉出昆仑”,昆仑山下的和田美玉是国内近代玉雕作品的主要原料,金丝玉也是来源于此。它就裸露分布在新疆和田地区1.5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只是以前都混在乱石中,没被我们发现。那里气候恶劣,产区采玉人只有在夏、秋两季才能进矿区采玉。因为产于古丝绸之路,石质金色内部带萝卜丝纹构造而得名。讲到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它与田黄石同样具备的“六德”:细如婴儿之肤,结实,温如灿烂阳光,润如石内生泉,凝成半透明冻状,腻如油溢。
回到其价值上,由于“出道”才两三年,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和田黄不可同日而语。每块原石各有特色,无法一概而论,所谓“冻”、“晶”、“桔皮”、“鸡油”等不清晰的种类,都是石友们对它们约定俗成的昵称。
--邂逅金丝玉 “年味”悠悠长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