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清晨,记者从故宫东华门步入,走过幽静的砖路,来到写着宫廷部三个大字的会典馆大院,从门口径直往里走,绕过迎面一棵宽大如伞盖的劲松,就是故宫文物管理处办公的所在地。
走进办公室,这位故宫文物管理的总负责人、五代人都与故宫有着不解之缘的梁金生主任,正在和他的助手们核对着最新上报的文物账目,厚重的账目上布满了编号、卡片、方位等符号,这些资料将成为故宫150万件珍贵文物的“户口簿”。
提起故宫文物,不能不提到掌门人梁金生。梁氏家族的命运紧紧地和故宫文物联系在一起。1851年,清朝咸丰年间,梁金生的曾曾祖父担任咸丰皇帝的宫廷画师。1873年,他的曾祖父又担任宫廷画院如意馆的掌管,两代宫廷画师都擅画山水花鸟,当年的这些作品,现在已经成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而他的祖父和父亲则随故宫文物南下,经历了长达18年的南迁之路,富有戏剧性的是,今年59岁的梁金生又开始把当年流失的文物一件一件地找回来,并主持了这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故宫文物考察清点工作。
摸清故宫文物家底
“故宫到底有多少文物,每一件又身在何处,如何建立起详尽的资料和影像,都是此次故宫文物大考所要进行的工作,我们管它叫摸清家底。”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梁金生对记者说。
其实,故宫博物院成立81年来,有关文物的清理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歇,这次从2004年到2010年的清理工作是第四次了。
2005年3月,故宫的大修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突然,工地上一个工匠跑到文物管理科的办公室,报告昭德门屋脊正中的琉璃瓦下,发现了一个金属盒子,此时正在整理档案的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科科长钱九如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跑到工地现场一探究竟。
钱九如和在场几位专家慢慢打开盒盖,取出几个腐蚀的布袋,在铁盒底部发现有24枚铸有“天下太平”字样的金币仍旧闪闪发光,还有五种彩色丝线、五种中药材、五种香料,布袋中包着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的元宝和五种颜色的宝石。据专家介绍,安放宝匣是为了祈求平安、长久,每样放置五种,又与阴阳五行有关。而后这些宝物被故宫文物管理处妥善保存起来。
当工程进展到中轴线最北端的宫殿钦安殿时,工人们又有意外发现。随着钦安殿顶端宝顶的抬起,一卷写着密密麻麻小字的纸卷散落下来,在随后的一个多星期里,工作人员陆续发现了30余箱,共计3000多卷佛教经典,全部由藏文撰写。
据专家说早在元朝的时候,藏传佛教就开始进入宫廷,明清两代更为盛行。这些经卷有可能是清朝时加放进去的。皇帝以此来祈求自己拥有更多的智慧、力量,祈求他的王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也体现了在明清两代,儒家文化和佛教及道教的相互融合。
一年之后,钦安殿大修即将完工,除了留有少数作研究之用,绝大部分经卷又被放置回宝顶。此外,像早些时候的象牙席、三羊尊等都是在清理过程中意外发现的。
故宫将出现50万“新文物”
在武英殿,金黄的琉璃瓦映衬着新修缮的大殿,这里展出了一些帝王帝后的字画。
梁金生说,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宫廷文化研究的深入,这些帝后书画对于宫廷研究中的价值被体现出来,这些书画虽然不是珍贵的艺术品,但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皇室生活,这次工作的重点也就是要把从康熙乾隆到溥仪的皇帝皇妃的书画做重新分类。目前还有两万多件没有定名划级,这次要重新做。
梁金生还介绍,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文物往往被认为是古玩。过去故宫大量重要的宫廷藏品和档案从未被列为文物。比如故宫图书馆善本特藏已建账图书有19.54万册,此外还藏有二十余万块珍贵的印书用书版,这40余万件本来应该全部列入文物账目进行管理。故宫至今仍有十余万件被称为“文物资料”的东西,比如2.6万件清代帝后书画,过去一直被认为量大质不高而被列为“资料”。还有清代“样式雷”制作的“烫样”,也就是故宫各大殿的建筑模型。这些宫廷藏品不但本身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故宫未来的修复也起到重大作用。此外还有皇帝的头签、皇后字画等,过去都没有算文物,而是作为宫廷遗物。现在我们对文物的观念已经扩大到文化遗产,因为它们也是历史的见证物,也应该保留。
这一部分正是此次摸底中要重点清点的一类,对于这一部分的清理,也要和其他文物一样,建立卡片、账目、方位,如果有价值要提升为文物并定级,但无论怎样都要有一个账由院里统一掌--150万件故宫文物全面大考(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