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前后,香港凤凰卫视来成都拍摄“三星堆玉器”民间收藏专题片,蜀中民间藏玉再度成为关注点。 “三星堆玉器”存疑 对“古蜀玉石器”的收藏,蜀中民间已有十多年历程。多位藏家手中积累达二三千件之多,其中大部分为三星堆器形。而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两个祭祀坑的藏品都还不足二千件。这些民间藏品分为礼器、人物、动物、神怪、字符器等多个门类,其中,竟有长达3米多的玉璋;有生殖器被夸张地塑成大蛇头的裸男和高达2米多的大立人;有罕见的玉巨蜥、玉巨琮;有虎身人面、蛇身人面,甚至蝈蝈身人面;有《山海经》中提到的三首人、两面人等,藏家归为“山海苑”。更有甚者,起码百件以上的玉石器,出现了字符,一些竟与甲骨文、金文、夏代二里头陶文相似。当记者走进一位藏家之门时,颇感吃惊:客厅立满密密麻麻的展架,过道、卧室、阳台、屋顶露台,甚至卫生间,都放置了藏品,活脱就是一个家庭博物馆! 它们是真品吗?何以有如此多的量、这样大的器形? 几乎从一开始,蜀中不少文博专家就持否定态度。“民间这批藏品,第一感觉是不可能!”一位文博专家说:“三星堆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玉器,每次大规模发掘,都广受世人关注。解放后,多次文物普查,1986年惊人地发现两个祭祀坑外,几十年从未发现如此大规模的玉器。曾经,有人要把手中几十件这类藏品‘捐’给博物馆。看了实物,更可笑了:不可能出土一件青铜礼器,又对应一件相同的玉器。有些连玉都不是,只是黑乎乎的花岗石。当时就告之:博物馆不收藏这些东西。三星堆工作站成立那么多年,一直坚守。文物保护区12.13平方公里,当地村民文物意识都很强,上千件玉器?不可能发现了不晓得。” 正名与否定 藏家却力求正名。1999年8月,成都市文联退休干部、藏家张思勇将几十件藏品带至北京,经故宫博物院古玉研究员周南泉审鉴后,予以肯定。8月4日,周南泉致信四川省文化厅、省收藏家协会称:“经我逐件细审,初步断定它(们)绝大部分是三星文化玉器,其中相当一部分可定为一级或国家级文物。” 2000年夏,周南泉和时为南京博物院研究员的殷志强受邀来蓉,参加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的为期3天的民间鉴定会。周南泉的评估意见是:“绝大部分为真品是无疑的,其品位较现存国家收藏者,不仅数量多,且在高精尖方面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30%以上按现行定级标准,可定为一级文物,其中,有10%是国宝级(或一级甲)。”7月31日,殷志强致信广汉市政府,称鉴品“令人震惊,令人大开眼界……发现是重大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2005年11月,周南泉、殷志强、汪遵国3位专家来蓉,对相当一部分民间藏品再次予以肯定。 一位参加过三星堆发掘的专家讲:“我可以这样说,发掘出土的三星堆玉器,上千件左右,每件我都上过手。现在,我们看玉,都要看了真的,再把假的拿在手看,还要看市场上又新冒出什么花样———高科技制假已到了以假乱真地步!”他还透露,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曾经某电视收藏栏目中,专家对一个漆器套盒估价60余万,藏家只以物换物价加保护成本18万,当场有偿捐给某博物院。该博物院院长来蓉后透露,实际只“意思”了1万。 寻访造假者 持“赝品”说的专家认为,不排除“外省人造的假”,疑为“一个大骗局”。广汉文管所人士讲:“民间造假的、做古董生意的多得很。” 另一位受访的文博专家说:“三星堆玉器在外面流传的少得可怜,做假的却很多,送仙桥、广汉都买得到。不排除造假者所为,他们连不值钱的陶品都造假。有的造假者,带着买家转田坎,请农民在土里当场挖出东西,再给农民20元工钱。” 12月14日,记者到送仙桥艺术城查访,见几个游动贩子兜售“古物”。一笃实汉子神秘地将记者带至附近出租屋,拿出条形锦盒,里面是五个一组的三星堆纵目人头像,头像每只耳朵上有三个小孔:“这是青玉的。”“什么来路?”“从挖墓的人手上拿的。”“你是哪里人?”“多少钱?”“8万。”货品做工、石质都堪称粗劣,和成都藏家之物天壤之别。 --民间“三星堆玉器”新观察(上篇)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