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东南方向徐家岭附近发现一座大型楚国贵族墓葬。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发掘出土铜鼎、铜壶、铜矛、铜斧、玉珩等弥足珍贵的楚国早期文物210余件。
徐家岭楚墓为一座“甲”字形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由于年代久远,墓室中的棺椁已经腐朽,从残存的遗迹看,为三棺二椁。外椁为长方形,东西长4.40米,南北宽3.70米,墓主人的骨架尚模糊可见。在墓室西端的两棺内有两具殉葬者的骨架。墓室周围则散布着大量的青铜器、铅器、陶器、石器、鹿角及贝类随葬器物。在一口铜鼎上,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两周铭文。 2006年12月30日,国家文物局专门派出考古专家组到现场勘察并指导发掘工作。专家组对此次出土的墓葬形式、随葬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该墓葬为战国早期的楚国贵族墓葬。他们从该墓葬出土的铜鼎、铜镜、铜矛、玉珩、玉佩、石壁等礼器的组合形式和数量推测,墓主人可能是大夫级的楚国贵族。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研究员信立祥说,这座墓葬是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比较完整且出土文物较多的一座大型楚墓葬,也是南水北调文物发掘以来发现的最具楚文化研究价值的墓葬。它的发掘,将对研究楚国历史文化发展、丧葬习俗、楚国与周围各诸候国的关系以及古文字书法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新闻背景 南水北调淅川淹没区文物点 位于丹江口水库之滨的淅川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各种文物遗址遍布丹江两岸。1978年,河南省文物部门对该县下寺岭楚国贵族墓葬群进行发掘,出土了王子午鼎、王孙诰甬钟、铜禁和玉器等文物4000多件,一时间震惊海内外。1992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又在徐家岭发现10座春秋楚墓群,出土了神兽、克黄鼎等一大批国家级文物,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为抢救发掘南水北调中线段文物,国家文物局近年来对丹江库区172米淹没线以下区域文物进行详细调查,在淅川淹没区共确认文物点161处,其中古文化遗址34处,古墓葬87处,地上文物3处,古生物化石点和古人类地点37处。 --河南省徐家岭附近发现一座大型楚国贵族墓葬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