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记载看,古代先民很早就有制作各种玉石器物用于祭祀活动的传统,《周礼》中就有“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说法,又有将璧琮用以丧葬“疏璧琮以敛尸”的记述。有学者认为,玉璧在我国先秦时期曾有祭玉和瑞玉之分,玉璧也可以作为佩饰,《盐铁论·散不足篇》就有“长裾交祎,璧瑞簪珥”之说。云南和东南亚一些青铜文化墓葬中,就发现有将璧形器戴在死者手上的现象。但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发掘揭示的墓葬中,尚未见死者手臂戴用此类器物的情况。由此可见,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玉石类璧形器,其用途应属于典型的“礼神之玉”,显然与古代蜀人昌盛的祭祀活动有关。
正因为古蜀祭祀活动频繁,需要大量的礼仪性用器,所以古代蜀人对此类玉石器的制作,可谓情有独钟,不遗余力。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都出土有大量的玉器,如玉琮、玉璋、玉璧之类,可谓种类繁多,形制精美,琳琅满目。在20世纪30年代初三星堆居民燕道诚曾“发现璧形石环数十,大小不一,叠置如笋”。1987年在三星堆叫又出土有21件石璧和8件玉璧形器。三星堆一号坑和二号坑也出土有10多件玉璧形器,金沙遗址出土的此类器物也数量可观。从质地看,制作这些玉器的玉材可能主要是从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山区开采得来,如汶川一带就曾是透闪石玉料产地。从制作工艺看,古蜀工匠们已掌握了多种加工技巧,并达到了相当精湛的程度。 考古发现的这些古蜀玉石器,不仅透露了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玉石器加工业的兴旺情形,而且反映了金沙遗址和三星堆之间密切的衔接承继关系,为我们研究商周时期古蜀国社会生活、祭祀礼仪、崇尚习俗和精神观念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特别是这些器形纹饰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并展现出了极其丰富的内涵,既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又有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和包容,对探析古蜀文明与周边区域文明的交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蜀玉璧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