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在古代是用来礼地的礼器,是六器之一。《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琮的原形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目前尚无定论。从科学发掘的玉器琮判断,最早出现在薛家岗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大量出现,区域大致在浙、皖、苏及湘、鄂等地;以后很快向南发展到南方的石峡文化,及稍后中原的龙山文化、商周时期;琮沿长江向西到达川渝的金沙遗址(商代),以后与中原汇合。 玉琮的全盛时期大约在史前2000年至3000年间,最早可能由环、镯演变而来,史前时做何用不太清楚。进入商周时期时,琮作为礼器是用来祭祀、朝享、交聘等仪礼活动。到商周后比起史前时期,琮反而稀少了,在体量、做工、品种上也不如史前。 琮的纹饰主要表现在棱柱两侧的人面图象,良渚时期做工最为精美,著名的“神徽纹”是它的标志。以后不少玉琮只有上、中、下三道纹线组合,有的有眼,有的有嘴,人面图像被简化,多数玉琮光素无纹。 琮的用玉都是地方玉。商代开始和田玉进入中原,才有和田玉琮出现,周以后以和田玉为主。琮在春秋战国时期带有当时的纹饰,汉以后越来越少,也不作为礼器使用。 这件青玉琮光素无纹,边宽4.7至4.8厘米、高2.9厘米、内径一面3.7厘米、另一面3.9厘米,中间鼓肚,玉质为地方青玉(如图)。从受沁的情况看来,年代久远。这件玉琮大约三分之二被斜埋在土中,只有一个角露出地面,露出的部分玉质保持良好,埋入的部分已经吃土钙化,局部已有土咬。做工上看,它不够规整,四边不方。中心孔用木呈杆对打,一边大,一边小,孔的中心鼓肚而且不圆。 这些特点都说明了玉琮是开门的,但不知道它的确切年代--黄琮可礼地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