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回报高达三成
民间艺术品收藏持续火爆,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 “当前,金融证券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15%,房地产业是21%,而艺术品收藏投资却在30%以上。”在北京潘家园的文化大讲堂上,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陶瓷收藏委员会主任荆治中指出,艺术品收藏目前以30%投资回报率已经成为最赚钱的行当。 “大众化”是现今收藏热潮特点 “历史上,中国人对于收藏的偏爱在绵延数千年之间从未间断,但是要说全国性的收藏热潮到目前为止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北宋末年,第二次是康乾盛世,第三次在清末民初,而第四次就是现在。”荆治中指出,从前三次的收藏热潮的共同特点不难发现,当时皇室贵族的收藏爱好以及规模都从不同层面对全社会的收藏热潮起到了决定作用。如第二次收藏热潮,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皇家收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存放在紫禁城以及各行宫的各类艺术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本身就是文物的大仓库。而乾隆朝,无论陶瓷、玉器、家具、刺绣,还是文房、青铜器、书画等都达到了艺术品工艺与收藏的顶峰,这与乾隆本人极高的艺术修养与收藏爱好不无关联。到了清末民初第三次收藏高潮,更是由于处于乱世的皇贵世家依靠变卖古董维持生活以及溥仪时期出现太监盗宝等现象,使得宫廷文物大量流散,在北京琉璃厂以及东北地区出现了文物倒卖、交易异常繁荣的现象。 “时至今日的第四次收藏高潮,却出现了一个不同于前三次的显著特点。”荆治中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9000万人的收藏队伍。收藏主体不分男女老少、职务高低、宗教信仰,“大众化”已成为第四次收藏热潮的鲜明特点。而收藏的品种也突破了从前的古玩字画等,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相机、钢笔、算盘、酒瓶、酒具、香水瓶、票证、烟标、邮票、连环画、奇石、汽车、自行车、根雕、服装、烟具、“文革”时期用品等等,收藏在喜好、修养的基础上,同时成为投资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艺术品独具经济价值的八大条件 荆治中认为,当前虽然出现了艺术品的收藏热潮,但是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艺术品收藏的文化还尚未形成,国民经济基础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基础仍然偏低,收藏交流还很不规范,收藏知识也亟待广泛普及。 “艺术品本身凝聚了历史、文化与市场价值,是集精神、物质于一体的综合产品,其文化价值越大、越稀少,其经济价值就越高。”对此,荆治中专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总结了考量一件艺术品是否具备经济价值的八大条件。“首先,要看材料。”譬如陶瓷是什么胎、什么釉;玉器是什么玉,是和田玉还是岫岩玉,和田玉中又属于山料、山流水料还是籽料,籽料中又是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等七种颜色中的哪一种,这些内容对于判断其价值高低非常重要。第二,是要看创意。如果一块白色和田玉籽料,是雕成一只猴,还是一座观音像,自然观音像就比猴子的价值大。第三,看工艺。好的工艺被业界称为“鬼工”,可谓栩栩如生,完全没有匠气。第四,看品相。也就是说是否有残、碰、磕、裂等,看艺术品是否完整。第五,看年份。第六,看数量。第七,看艺术品知名度。譬如在近代知名度很高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之前的拍卖价格已经超过500万,如果再拍卖的话,价格仍然会出现猛冲。第八,看艺术品主人的知名度。一件艺术品曾经被皇室收藏还是被百姓收藏,其价值相差是很大的。 艺术品收藏已成为最赚钱的行业 “二战后,西方各国,包括东方艺术品价格无一例外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以来,全世界艺术品市场每年的投资增长率超过了30%,其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也在30%以上。”据荆治中介绍,2005年伦敦嘉士德曾以1568万英镑,折合2.3亿人民币拍出元青花将军罐《鬼谷下山图》,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陶瓷艺术品和全亚洲最贵的艺术品。而自1990年嘉士德在北京敲响了艺术品拍卖的第一锤,艺术品交易也由地下转为地上,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推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流的巨大市场,中国内地的艺术品交易以排山倒海之势由北向南席卷,一场拍卖会成交额上亿元已经不是新鲜事,各门类拍卖纪录自2004年全部被刷新。 “艺术品收藏已成为最赚钱的行业,名家书画被誉为‘挂在墙上的股票’。”荆治中称,当前是粮油一分利,百货十分利,珠宝百分利,古玩千分利。据悉,2004年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总成交额不下100亿元人民币,而民间艺术品收藏持续火爆,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凡是经济头脑敏锐的投资商已经迅速加入到这一领域,艺术品价格在未来几年仍将产生--艺术品收藏回报高达三成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