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起造假事件再次把收藏市场的“庄家”问题推到了前台。
近日,杭城的一位业内人士向时报报料,收藏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庄家”,除了坐庄卖假,庄家们有着更多的手段。事实上,就在几天前,知名画家吴冠中和退休的中央美院教授杨红太分别指出,市场上的关于自己的画作是赝品。 画市上的“涨停板” 因为工作的关系,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偶尔也会接触到画市上的一些“庄家”。 “不光是书画,其他的一些藏品都很相似。就像股市里面的一些涨停板,部分藏品价格的飙涨其实是由庄家操纵的。一些亟待抬高自己身价的画家会和庄家谈定,由后者出面拉高画价。这些庄家针对的主要是希望把书画当做投资的外行人士。” 当庄家以很低的成本,比如说1000元/平方尺的价格“吸纳”了很多作品之后,就会通过画廊、公开非公开的艺术品杂志进行包装宣传,随后通过拍卖公司“对倒”,上述三者也构成了一个利益链条。有时候在对一些名家赝品的坐庄过程中,画廊的一些画家甚至充当了赝品的作者。 “坐庄其实也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活,因为在炒作还不是很知名的画家的时候,需要考虑对方是否有好的背景、能量来帮助炒作。”该业内人士说,“在这个过程中,前台类似于‘股市黑嘴’的人负责‘派筹’。” 他举例说,有一次,在一次培训过程中,就有主讲人员号召学员买入,“现在XX的作品价格是1500元/平方尺,跟着我买一定赚”,当然也有些人士会不上当,“但是当他们发现作品在三个月后的价格变成了3000元,又两个月再翻了一倍,那么不心动的人就会少很多。” 画家打假 对于收藏的爱好者来说,需要警惕的还有另外一类庄家。 杨红太是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春拍的作品中发现赝品的,据他说这幅待拍的《打水姑娘》自己曾经画过两幅,分别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和一新加坡收藏人士手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第三幅。 如果说,杨红太的打假没有直接针对事件的“幕后人物”的话,吴冠中事件打假则清晰地把矛头指向了收藏市场的庄家。 据报道,吴冠中年初在《艺术与财富》去年最后一期出版物上发现了一篇三年前对自己的专访,事实上他并不知情,刊发专访的同时还配上了至少九张仿冒自己的作品。 著名书画鉴定家牟建平先生在就此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假画掺杂在真迹和对画家本人的访谈中刊登,是坐庄卖假的一种常见套路。因为读者很容易以为访谈的配图都是画家本人提供的真迹。 小心你的钱袋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跟庄”在股市中很流行,但是在收藏市场上却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有时候可能会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另一位书画鉴定家张蔚星则在近期也发出警告,收藏市场中赚钱的都是庄家、大户,散户有50%处在亏损状态、10%赢利,40%打个平手,这种现象与股市相似。一张画动辄数万元,名家作品更是天价,很多人买一张画就是“满仓”,所以藏市中散户的资金流动性比股市中的散户更低,而且藏品交易的速度远比股票缓慢,所以散户想“平仓”都难。 ■链接 鉴定家操守可疑 收藏市场多“庄家” 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近日表示,持续火爆的背后潜藏着混乱:收藏品市场充斥赝品和缺乏职业操守的各种“专家”。 鉴定专家职业操守问题日益突出 王立军说,文物真假掺杂的情况古已有之,普通收藏爱好者大多眼力有限,他们决定是否收藏某件物品时往往需要借助所谓的鉴定专家。 然而,鉴定专家的操守问题日益突出,有的专家故意把真文物说成是假的,然后再托另外一个人花极少的钱把这个东西买下;有的专家把假文物说成是真的,从而收取所谓的鉴定费用。据透露,目前我国各类收藏品鉴定机构有数百家,其中不少机构的专家见了藏品就一律说是真的,还开具毫无用处的鉴定证书,每份证书收取上千元的费用。 去年10月在重庆的一场免费鉴宝活动上,一位女士带来的三件玉器被现场专家鉴定为“三星堆”玉器,称其中两件玉器价值无法估量。消息传出后,在社会上及文博界引起很大轰动。而三星堆博物馆却对鉴定结果提出质疑,认为三件玉器拼凑痕迹明显,现场专家的鉴定缺乏有力依据,如果不是失察,就是缺乏对三星堆文物的基本认识。 &nb--坐庄贩假画 收藏市场“托儿”云集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