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失传工艺,走“雅俗共赏”的市场化之路,扬州玉器尽管走过了5000年,但却因此愈发年轻——1956年成立的扬州玉器厂,刚达到中华老字号的标准年龄,是430家中华老字号中的小弟弟,但扬州玉器的历史却贯穿了5000年的中华文化。现在,扬州玉器不但恢复了往日的神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授予了“中华老字号”的称号。 八艺人复兴扬州玉器 有史料记载,早在新石期时代,玉器制作工艺就在扬州出 现。如古籍《书经·禹贡篇》便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录。明代,扬州玉器更趋繁荣,其玲珑秀丽的风格明显形成;至清代扬州玉器更是步入鼎盛时期,由扬州工艺制作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更是名闻遐迩的代表作。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重达千万斤的数十件大型玉器,有多半出自扬州琢玉艺人之手。 1956年春,八位玉器艺人罗来富、罗来卜、王金连、吴永礼、周玉宝、韩有早、朱万祥、任永元聚集在一起,成立了邗江县玉石生产合作小组,自筹资金,开始了扬州玉器的复兴之路,从而催生了扬州玉器厂。 失传工艺扬州“复活” 作为我国传统玉器中一种风格别具的名品,“山籽雕”体现的是扬州琢玉艺术独有的特色,这种精巧的技艺至清代中期以后逐渐失传。1977年,扬州玉器厂经过攻关,使山籽雕工艺得以恢复。而此后创作设计的大型碧玉山《聚珍图》更成为山籽雕的代表作。专家们认为:“扬州的碧玉山《聚珍图》是一件继清代《大禹治水图》之后200年来又一件稀世珍品。” 说到扬州玉器珍品,副厂长茅竹华如数家珍。最让扬州玉器人自豪的要数白玉《宝塔炉》《五行塔》《大千佛国图》和碧玉《石刻聚珍图》,这些“国家级”的珍宝,如今都收藏在故宫博物馆。 扬州玉器在历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评比中都有斩获。自2002年以来,玉器厂有《花卉瓶》等6件作品获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的金奖,《貂婵拜月》等5件玉雕获银奖,《白菜》等9件产品获铜奖,11件奖品获创意、 工艺、作品奖。 走进寻常百姓家 如今,扬州玉器厂不再是只懂技术不懂市场的“手艺人”。他们为中国玉文化注入了“雅俗共赏”的新内涵,让扬州玉器走进寻常百姓家。为适应市场需求,他们翻新品种,设计创新炉瓶、花鸟、人物和珠宝首饰、文房四宝等系列产品,使其满足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 他们创立自己的品牌“玉缘”,并把它打造成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走上了名牌战略发展之路。1988年,扬州玉器厂荣获“国家二级企业”称号。上世纪90年代,企业进行品牌延伸,组建了扬州玉器珠宝公司。 进入新世纪,扬州玉器厂起用程浩等一批年轻人。为适应市场需求,这批锐意进取的年轻人调整经营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支撑,以人才为根本,以产业集聚为方向,继续品牌延伸。企业从此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成为玉器界有影响力的企业。--扬州玉器:5000岁的“年轻人”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