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场持续火爆 专家提醒谨慎投资 阅读提示:近年来,民间文物收藏市场持续火爆,相关刊物、栏目等受到欢迎,这股热潮是否过热,作为普通收藏者如何掌握必要的方法,保持冷静?在今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到来前夕,本报与云南省人民广播电台“百姓与生活”栏目共同采访了云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浩。 “文物艺术品收藏热的出现与我国这些年的发展相符,我国自古就有‘盛世藏宝’的说法。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一定时候,社会物质文明比较发达了,精神文明也开始出现需求,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发展的时候,藏宝热潮自然出现了。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陈浩说,“在经济条件基础之上,人们在选择如何投资,如何使用经济实力时,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由于现在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很多人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文物收藏。” 从局部来看,我国文物收藏已有些过热,但整体仍处于正常状况。比如某一段时间,某一门类的文物价格炒得过高,这可能与社会游资过多有关,一些人抱着投资“文物股票”的观念进行炒作,使文物价格产生波动。 记者(以下简称记):文物收藏都是为了升值吗? 陈浩(以下简称陈):文物艺术品投资成为国际上一个比较热门、比较发达成熟的行业,一直都处在升值的状态。比如英国铁路基金会投入部分资金进入文物市场运作,整体上其投资每年都会升值15%左右。但是,现在的文物炒作很多都是短线投资,文物收藏在中国历史悠久,在先秦时就开始有一定的文物收藏理念,无论皇家还是民间都有文物收藏,特别是宋代,民间收藏得到发展。此外,历代著名画家家中都有文物收藏,文物收藏是一种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记:对于一些初学文物收藏者来说,在文物收藏中特别要注意什么? 陈:这里要提醒投资者千万不要花很少的钱来购买价值很“高”的文物。这种交易当中必然有一个是傻瓜,如果买家对文物的了解不如卖家,那么傻瓜是谁已显露无遗。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交易存在很大风险。 一般来说,人们干什么都习惯于用“交学费”来戏称前期投入的损失,但我们希望大家少交学费。从历史上来说,中国文物造假历史有上千年,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文物99%以上都是赝品,买贵了不怕,最怕买假,买假了血本无归。对此,首先就是要积累知识;其次还要有正确的方法,买了文物书籍千万不要抱着书死读,更不要贪图便宜买地摊货。 记:作为专家是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对文物价值进行界定的? 陈:收藏界有一种说法就是“不听故事”,只凭文物本身来进行鉴定、判断。同样是齐白石的画有价值几万元的,有价值几百万元的,也有价值几千万元的,都必须看到文物实体才能判断。文物不是普通商品,它含有无形资产,价值不像其他商品一样有明显界定。但同样是一个画家的作品价值也因是代表作、精品作、应酬作或者是比较差的作品而有差别,其他文物也一样。 记:5月18日百姓免费鉴宝活动,你们可以帮大家鉴定哪些种类的文物? 陈:届时,整个鉴定站工作人员都将全体出动,对陶瓷、玉器、书画、杂件(竹、木、牙雕)、青铜器等只要认为是宝贝的都可拿出来进行鉴定。 --专家:市场上所售文物99%为赝品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