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徽宝的领头设计师郭鸣——开栏的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首都北京人才荟萃,他们锐意进取,自觉奉献,或脚踏实地,或推陈出新,或身怀绝技,或智勇双全,各自取得骄人的成绩,成为众多行业中的翘楚,为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从今天起,本报特开设“首都人才”专栏,带您领略三百六十行的状元们的风采。听奥运徽宝牵头设计师讲讲设计背后的故事,看“抻面大王”怎样将30根面丝穿进缝衣针,再听冯小刚跟您“贫”两句……
天时:非典为徽宝争取充足时间
2003年4月初,时任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的郭鸣接到通知,希望工美集团将奥运会会徽设计成国宝。由于会徽尚属机密,并未透露它到底是何模样,只含糊地表示“考虑印章方式”。其来的非典让北京城蒙上了阴影,但也为奥运徽宝的设计争取了宝贵时间——会徽发布由原定的6月推迟到8月。郭鸣带领设计班子进了故宫,打开交泰殿大门,将“乾隆二十五玺”请出来,“那种感觉难以言表!”
郭鸣认为,徽宝上的龙应用“团龙”,取团结、稳固之寓意,又契合中华民族内敛含蓄、不张扬的民族性格。对比二十五玺之一“奉天之宝”的蟠龙,郭鸣设计的龙头昂起,眉峰收缩,显得年轻而又神气。
地利:举全国之力觅得和田宝玉设计方案定下来,按奥组委的要求放大比例后,一连串的数字巧合得让人瞠目结舌:130毫米的高度代表了13亿国民,边长112毫米恰是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到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相隔年份112年,章台高29毫米寓意第29届奥运会,再除去印高,徽宝纽高96毫米象征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郭鸣等人兴奋不已,更坚定了徽宝全用“国货”的信念,遂决定采用中国特有的和田玉做印质。郭鸣办公室摊了一地矿石,他像跳棋一样跳来跳去地挑,十几万元的买玉钱投进去了,却始终找不到大小适中的玉石。
几乎绝望得要修改方案时,各地送玉的人仍然络绎不绝,甚至打破了行内“开门选料”的“赌石”规矩,首开“开料选料”的先河:石头拉来,当面剖开,不能用只要个运费便拉走。就这样,终于找到一块“糖皮”甚好的石头,众人屏住呼吸,看着凝重、温润毫无杂质的青白玉在切割刀下两厘米两厘米地露出来,郭鸣长出了一口气。
人和:“一个好汉三个帮”
有一句话郭鸣时常挂在嘴边:“一个好汉三个帮”。当年刚参加工作的他就由制模车间的两个师傅带着,郭鸣从没有让看好他的人失望。
“就拿奥运徽宝为例,荣誉给了我郭鸣,但我背后还有参与设计的11位同事,其中核心参与者5位。”郭鸣解释说,在玉器名家蔚长海大师的带领下,大家日夜奋战,精雕细琢,终于按时完成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杰作。晨报记者姜葳
北京工艺美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郭鸣孙国清/摄
--心系工美 情注“中国印”(图)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