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出土的两件商代石磬,右面那件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商代石磬。新华社记者 苑坚 摄
金沙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新华社记者 苑坚 摄
适逢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成都金沙遗址10日迎来第六次考古发掘。考古专家希望能够找到撩开3000多年前这一辉煌文明神秘面纱的线索。130余件珍贵文物重见天日。一件长达1.1米、刻画着清晰弦纹的商代石磬成为这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中央电视台进行了近4个小时的电视直播。
发掘现场惊喜不断
本次对金沙遗址的保护性发掘分4个地点进行,其中一个发掘地点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永久性纪念雕塑”附近,另外3个地点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遗迹馆”处。没有我们常见的挖掘工具,考古人员穿着软底布鞋,手里拿着小铁铲一点一点刮去地上的泥土,刮起来的泥土都细如粉末。考古人员对每一铲泥土仔细检查,确认里面没有任何文物后,才装进一只小塑料桶里运走。
昨日10时,就在人们还在追问“今天能够挖出什么文物吗”的时候,一个个关于发现文物的消息便不断地从发掘现场传到等候消息的记者耳朵里。
在祭祀区南部一处0.5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专家发掘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及大象臼齿等小型器物。其中,出土的鸟首鱼身纹金带与2001年发现的金带相似。另外一件小玉刀,质地精良,制作精美。而在祭祀区东部,则出土了较多的象牙和铜器、玉器等。
这么多的珍贵文物从面积不到餐桌大小的地方被发现,真有些让人不可思议。“金沙老祖宗在这里搞了几百年祭祀活动,他们将各种各样的祭祀品都埋藏在地下。这里是一个文物的金库,只要一动土就会有令人惊喜的文物被发现。”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打趣说。
商代最大石磬现身
11时10分,在编号为7607的探方中,一块硬硬的浅灰色石头渐渐呈现在大家眼前。考古人员拿着刷子和竹片,小心翼翼地拨弄着石块周围的尘土,30厘米,40厘米,60厘米……渐渐地,石块呈现出的面积越来越大,长度也在不断增加,石块上两组细纹若隐若现。
中国社科院的考古专家王仁湘等考古工作人员静静地站在挖掘点旁边,耐心地等待着。就在工作人员继续清扫石块上的尘土时,一个圆孔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看,是石磬!”圆孔露出来的时候,王仁湘激动地大喊一声。1个多小时后,一件长达1.1米的石磬以及旁边一块四五十厘米长的石磬同时出现在大家面前。
“快看这里,这就是石磬上的弦纹!”顺着王仁湘手指的方向,镜头中可以看见一大一小的两块石磬上均有穿孔,一件石磬上还刻画着两组弦文。王毅用手指轻轻叩击了三下石磬,顿时,不同音阶的清脆声音在我们耳际回响起来。
磬在当时是庙堂之音,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成都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难掩兴奋地说,这次能发现3000年前的两件石磬出乎所有人意料,这在四川尚属首次,它真实的反映出蜀王祭祀时的真实场景。最为重要的是,那件长1.1米左右的石磬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商代石磬,它表明金沙时期的祭祀活动中可能已有较为完整的礼乐制度。
玉璋重现祭祀场面
在编号为L61点,考古人员发现了另一件重要的出土文物———一个平行四边形玉璋。玉璋长0.35米、宽0.05米,上面刻有四个对称的肩扛象牙跪坐人像。
“我们在祭祀区曾出土过一件图案相同的玉璋。”王毅说,“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再次出土刻有肩扛象牙跪坐人像图案的玉璋,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金沙人当时是如何用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
宝库露出冰山一角
考古专家还对2001年发现的象牙坑进行了查看。这个象牙坑内共有8层100余根象牙,考古专家2001年对象牙消毒处理后进行了回填保护,每隔一年就要打开查看一次象牙的保存状况。这次打开发现象牙保护情况良好,与当初发现时没有明显差异。
这次发掘除发现了大量獠牙和鹿角,还出土珍贵文物130余件,其中有金器6件、铜器14件、玉器20件、石器3件、--金沙遗址出土最大商代石磬[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