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曝光东南亚旅游购买珠宝名实不符事件,引起市民极大关注。昨天,记者从市黄金珠宝产品质量检验站获悉,最近到该站检测珠宝的人陡然增多,然而结果令人遗憾:30余件检测品中,合成甚至假冒的占到了90%以上,其中祖母绿更无一货真价实。 假货频频出现
6月14日,一位老先生拿着2件祖母绿、1件铂金挂件要求检测。据其称,这是他前段时间到东南亚旅游时,在马来西亚花4000多元买的。工作人员经过检测,发现白金是铜镍合金,而祖母绿是合成的,加起来最多不过几百元; 春节期间,张某和朋友到新马泰旅游,在泰国一家珠宝店营业员的极力鼓动下,硬是借了4000多元买了原价6000多元珠宝:1件祖母绿戒指,1件祖母绿挂件及白金挂件,1件黄金手链,看了央视节目后,2人坐不住了,前几天捧着珠宝来验真伪,结果被告知,黄金是铜的,铂金是铜镍合金,而祖母绿则是用水热法合成出来的,价值极其低廉。 假招一一呈现 是永进称,近年来,随着旅游的持续升温,来检测珠宝玉石的人逐渐增多,然而名实不符现象频频发生,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以假乱真,用一种珠宝玉石冒充与其外观相似、更为高档的珠宝玉石,或用合成珠宝玉石冒充天然珠宝玉石,比如用立方氧化锆冒充钻石,用石榴石冒充天然红宝石,用玻璃冒充和田玉等;二是以次充好,人工处理的珠宝玉石不标注“处理”字样或处理方法,如翡翠饰品经过漂白、充填处理或染色、漂白、充填处理,就是俗称的B货或B+C货,但是,在标识或发票上却没有体现处理方法,使消费者误当天然A货翡翠买进,珍珠的颜色经过人工处理也会变得更加完美;三是定名不规范。一些珠宝没有按照国际通用的规则或国家标准标注正确名称,而只以“玉观音”、“玉挂件”、“宝石戒指”、“白宝石”等含混不清的名称定名,误导消费者。 经与送检人员交谈得知,这些珠宝玉石来源主要有2条,国内为海南、珠海等,境外则是东南亚,从境外购买的珠宝中合成宝石比例最大,其中以合成祖母绿为最主要品种。是永进介绍,一月来,他们发现的“祖母绿”全是用水热法人工合成的:将很小的天然祖母绿碎片放置在高温高压的容器中,碎片经高温提纯结晶后逐渐“长大”,就成了商家所卖的祖母绿。这种合成祖母绿的价值与天然祖母绿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有的碎片还是天然绿柱石或合成的绿柱石。根据标准,只有天然祖母绿才能标称“祖母绿”,此类经人工制造的祖母绿应标注为“合成祖母绿”,但检测中他们发现无一明示“合成”二字,其名称多为“BIRON祖母绿”、“白朗祖母绿”、“CREATED祖母绿”、“综合祖母绿”等,而且还刻意突出“天然开采”,再加上导游的保证,让消费者误解其所售商品为“天然祖母绿”。 购宝要谨慎 为何人们到东南亚喜欢购买珠宝?是永进分析,东南亚盛产蓝宝、红宝,加上旅游业发达,市场容量大,款式新颖,在导游和营业员“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鼓动下,能抵挡诱惑者少之又少,但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据了解,这些名实不符的珠宝大多只有发票,没有检测证书,有的说明全是外语,消费者无法看懂,商家从中引诱,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一旦发现问题,商家也有推托之辞。 值得提醒的是,游客购物属个人行为,如果游客是在导游带的“指定”商店购物,一旦出现问题,旅行社还能帮游客跟商店沟通退换货,如果游客是自行在别的商店购买的,退换货物将会很难。芮伟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