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称玉有五德,因为玉所具有的天然特性与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形象不谋而合,所以玉常用来象征君子,玉的五德就是君子的五德,即仁、义、智、勇、信。
其一,玉温润而泽,谓之仁;
其二,玉廉而不刿,谓之义。廉是廉洁的意思,刿是伤害的意思,自身清廉,不伤人肥己,这就是义;
其三,玉垂之如坠,不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谓之礼;
其四,玉缜密坚实,谓之智;
其五,色彩斑斓却心地透明,谓之信。
古人身上佩玉,就是随时提醒检查自己是不是具备了五德,古人好玉尚玉概莫因此。而苏然这个不过34岁,却有19年与玉为伴的人,正具有这样的五德。
鱼化龙把件
和田一级羊脂白玉,玉质油性强。造型活泼,整体搭配协调,头部刻画生动,线条粗旷但不死板。祝福人们早登富贵,平步青云。
初见苏然,很难将她与玉雕大师联系起来。穿着入时,谈吐自然的她,就像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没有手艺人的江湖气,没有大师的架子,平静而不失激情,内敛而又思维活跃。但简短的交谈,就能让人立刻感觉到她对玉以及玉雕的深厚理解,言语间流露出对玉的爱,对玉雕的痴迷。一个34岁的女人是如何在几乎由男人主宰的玉雕界里,成为最年轻的女大师的,其中的辛苦和努力只有她自己知道。
结缘玉雕一切似有天注定
也许是冥冥之中,上天早已安排好了一切。从小到大,苏然的生活总是与玉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像从第一次与玉石的亲密接触开始,这些剪不断的联系就已注定了她们之间那份妙不可言的缘分。
苏然的父亲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作为医生被分配到甘肃地质局的医疗队支边,苏然也就随父母在甘肃度过了对什么都好奇的童年时光。那时,父亲会在随队勘探途中给小苏然带回些玛瑙之类的好看石头子,这些漂亮的小石头一下子就吸引了她,总拿在手里饶有趣味地来回把玩。或许是上天对这个酷爱石头的小姑娘格外偏心,六岁时,苏然随父母回到了北京,而她在北京的家恰好就在北京玉器厂的后面。那时,厂里总会把一些雕刻用剩的废料扔在院子外,这些别人看来毫无价值的碎石块,苏然却将它们视如珍宝。从此,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有个小姑娘寻宝似的在废石堆里翻找漂亮的小石头,然后带回家放在鱼缸里,这些废料在水中闪闪发亮,如同一颗颗宝石,吸引着年幼的苏然。
从小喜欢画画儿和对玉石的钟爱,初中毕业后,苏然执意报考北京市玉器厂技术学校。她的决定,自然遭到父母的极力反对。在他们眼里,学玉雕无非就是个手艺人,非但谈不上什么体面,更没有什么前途。可倔强的苏然怀揣梦想,愣是背着父母参加了考试,并在三百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素有玉器界黄埔军校之称的北京市玉器厂技术学校。
两年的学习对于那些并非因为爱好而选择玉雕的孩子是苦涩的,可苏然苦中有乐。1990年苏然毕业了,被分配到北京市玉器厂人物车间,师从工艺美术大师宋世义,开始了她的学徒生涯。在技校学习的日子里,苏然和其他同学一样,对玉雕有着阳春白雪的憧憬,觉得所谓玉雕就是在美丽石头上随心所欲地雕刻自己喜爱的图案,既轻松又有趣。然而入厂以后,繁重而枯燥的工作彻底颠覆了她心中的美好。其实,玉雕是份儿苦差事,需要脑力与体力的双重付出,磨玉离不开水,尤其到了冬天,水冰凉刺骨,手里拿着淋着水的玉一磨就是一天,再加上磨玉时刺耳的噪音,就是身强力壮的男孩子都很难坚持。更何况黄金有价玉无价,稍一失手,损失便不是小数。如此劳心劳力又劳神的现实与之前的美好想象简直是天壤之别,渐渐的,车间里再也看不到那些和苏然一起进厂的同学,但苏然却坚持了下来。
在玉器行儿里,宋世义是全国有名的大师,尤以带徒严格著称。老师的口传身授,加上苏然的刻苦努力,当然,还有在技校学习绘画、雕塑、造型的扎实基础,苏然与“量材取料”、“因材施艺”的琢玉技巧越来越近,也掌握了更多的雕琢方式,这些为苏然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厂里,苏然只能完全按师傅的要求,原封不动地照图雕刻,纵有千般创意,也无从施展。这种枯燥的机器式雕刻,使苏然脑海中泉水般不断涌现的创作灵感无处--最年轻的女玉雕大师苏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