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在今年7月13日于立陶宛召开的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中国殷墟以高票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她在世界文明史上所占重要地位的承认与肯定。甲骨文与殷墟的发现 三千多年前的晚商都城殷虚(古人称高丘为“虚”,建都之地多为丘虚之处),是一片“车行酒,马行炙”的繁忙景象和“酒池肉林”的不夜天。但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大战牧野以后,商纣王兵败登鹿台自焚而死,从此繁华的殷虚都城成了一片废墟。两年以后,投降西周并被封在朝鲜的商王室贵族箕子“朝周”路过此地时,这里已是“麦黍渐渐,麦秀离离”的荒凉景象。面对此景,箕子真是“欲哭无泪”,殷虚成了真正的殷墟。600多年的商代历史,被深深地埋入地下。自此以后,商王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所在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除了秦末农民大起义时,项羽曾与秦朝败将章邯盟于“洹水南,殷墟上”,此后直至明朝建立小屯村,此地就不再有人提起,成为棋布在华北平原上极为普通的蕞尔一邑。 1899年,甲骨文被著名学者王懿荣发现。10年后的1908年,甲骨学前辈大师罗振玉搞清了这些宝贝的出土地是安阳的小屯村。随着罗氏收集甲骨文材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终于在1910年从甲骨文上发现了“殷王名谥十余”,并进一步推断出土甲骨的小屯村当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的历晚商武乙、文丁、帝乙诸王的都城所在地。在此基础上,又经前辈大师董作宾、郭沫若、陈梦家、胡厚宣等人的深入研究,最终确定了小屯村一带是商朝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灭国,共历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不复徙都”的晚商都城。由于甲骨文的发现,才把隐退到历史“后院”的殷墟,推向了世界文明史的前台。 不仅仅如此。殷墟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我国最早有系统的文字,与世界其他最早的文明,诸如埃及的纸草文字、古巴比伦的泥版文书交相辉映,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但是,其他古文字只是昙花一现,只有中国的甲骨文在使用中与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一脉相传。虽然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有所变异,但从文字的点划、结构上仍有传承之迹可寻,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因此,甲骨文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珍品,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科学的发掘与深厚的底蕴 为了更多地收集甲骨文及与甲骨文伴出的科学信息,减少盗掘挖宝造成的科学资料损失,也为了不使甲骨文这一民族瑰宝继续流往国外,我国学者自1928年开始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甲骨文的工作。 当时的中国田野考古才刚刚起步,因而一切都是在探索、总结和学习中前进。前中央研究院的殷墟发掘自1928年开始至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暂停,历时10年之久,进行了15次大规模科学发掘工作。而1950以后至今,中国社科院一直在此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考古工作。前后78年的殷墟发掘,使中国考古学经历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繁荣时期,直到今天考古学的“黄金时代”。对一个遗址进行如此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的发掘与研究,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是所见不多的;而由此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饮誉海内外的考古学家,也是其他古代遗址所不能做到的。 78年来的持续考古工作,揭去了一层层尘封殷墟上的历史泥土,当年恢弘的晚商都城的轮廓逐渐显现出来。现在可知,殷墟的范围东西达5公里,南北近5公里,总面积近30平方公里以上。此外,在大司空以北,1999年还发现一座早于殷墟的大型商代中期城址——洹北商城。 就在这片范围广大的遗址区内,几代考古学家挖土不止,使一个个商代文明的载体——遗迹和遗物被揭露出来。洹水以南和今天的小屯村以北,是当年的殷王朝宫殿、宗庙所在地,是都城“大邑商”的中心区。这里共发现大型建筑基址54处,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其中的“甲组基址”,当为商王的居住生活区。“乙组基址”,考古学家推断为“宗庙”和政务活动区。“丙组基址”形制像“祭坛”,可能为社稷。在洹河以北是王陵区,共发现商代大墓14座。在小屯村北发现一座没被盗掘过的中型墓——妇好墓,其出土随葬品之丰富和精美,可以想见大墓之奢华当甚之又甚! 妇好墓是商王武丁之妻墓,商代著名女将军妇好就安葬在这20平方米的墓坑内。虽然此竖穴墓不大,但随葬品极为丰富,有3件华美象牙杯、3面铜镜、青铜器468件(其中有铭文者190件,而铭“妇好”者共109件)、武器130件、玉器750多件、贝币6000多枚……特别有意义的是,此墓墓主妇好的生前活动可从甲骨文及文献中找到,再现了当年叱咤风云雄姿英发的女将军妇好的史迹。 此外,在孝民屯等处还发现了平民的“族墓地”,为研究商代宗族结构提供了物证。如此之多的晚商遗迹,是商代文明史的物化和商人在殷墟演出威武雄壮活剧的前台。 人类文明的“地下博物馆” 殷墟不仅有丰富的遗迹可考,地下还埋藏着无与伦比的世界文化珍品,堪称是一座藏品旷世的“地下博物馆”!几代考古学者艰苦卓绝的努力,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地下博物馆”展厅的一道道大门。 殷墟的地下,埋藏着大批人类文明的瑰宝——甲骨文。自1899年至--人类文明的宝库(图)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