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比美元和黄金更让人喜欢的硬通货。它比黄金轻便高贵,比美元稳定,更妙的是,它让机场的安检设备无能为力——未经证实的传言说,拉登曾用它数次转移资产,因为几千万美元,也只需放满一裤袋。 它只是一种石头——天生由单一碳元素结晶而成,但大自然给了它独特的平衡,它坚硬而完美,让人疯狂。 “走私钻石入境就是这么容易。”在易明(化名)这个四十多岁、留着平头的珠宝商眼里,这种让人疯狂的石头生来游历全球——黑色的非洲占有全球约80%的产量,过去几百年间,从芊芊玉手到灿烂皇冠,它的追逐者遍布全球。 而中国人越来越喜欢它。不过,中国钻石产量只占全球总量0.14%,易明估计,中国市场至少有80%左右的进口钻石都是走私而来。这些钻石被称为“灰色钻石”,它们越过了高达17%的法定关税——一道高悬的闸门,悄然进入金碧辉煌的珠宝行柜台。 如今,闸门被打开——这好比大禹治水在“堵”与“疏”的两难间最终选择了后者。从7月1日开始,通过上海钻石交易所进入国内市场的毛坯钻石和成品钻石,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由17%分别降为0和4%。人们期待石头不再如此疯狂——税率下调会使走私减少、钻石价格下降。 但“这种看法并不准确”。易明说,不能把国内的钻石市场和国际钻石贸易平台割裂开来。在戴比尔斯这个钻石帝国垄断者控制的“DTC(国际钻石商贸公司)-看货商-加工零售商”全球产业链条上,中国企业处于最末端,他们没有定价的权利。在钻石零售利润越来越小的未来,易明们要斗争的对象,除了灰色钻石,还有那些在上游高昂着头颅的垄断者。 绕过17%的利益链条 易明算是珠宝行业的先行者——从1982年开始,他就在上海做起了黄金珠宝生意,而那个时候,不多的钻石多是解放前的历史遗物。 1990年代初,上海滩的商人们陆续嗅到钻石的诱人利润——而这个利润,他们说,不止来自强劲增长的国内需求,更来自17%的进口关税。 国际钻石行业有一条公认的准则:只要钻石进口环节税赋超过5%——这是一般场外交易(非正规渠道进口)的成本,走私者就有了利润空间。 而同时中国每年原石产量只有10万克拉,国内钻石加工业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进口毛钻(直接从矿里挖出来的毛坯钻);加之成品裸钻(经过切割打磨后的钻石)加工业也不发达,钻饰销售商同样高度依赖进口市场。而大部分走私品正是毛钻和裸钻。 走私钻石的销售,集中在华东与华南的发达地区,而“那时候的货源,基本来自南方”。 这是有关一夜暴富的传说——因为靠近钻石贸易集中的香港,一些专业的钻石走私者以旅游的方式出境,回程时在行李中夹带入关。而在钻石的集中产地非洲,一些中国民营企业老板将盈利换成钻石从机场带回来,然后直接去找那些中小首饰加工厂获取暴利。 走私者从来不缺少客户——中小型的钻石进口商和加工商会交待好需要的钻石重量、净度和切工等等细节,让走私者按需供货。 易明的生意很简单——从各种渠道买来裸钻进行再加工做成首饰,放在自己的店里卖。这个毛利大约在10%-20%。 这是一个混乱的市场——2000年之前的十年,国内没有一个法定的政府部门规范和管理钻石交易。易明说,那时候99%的钻石都是灰色交易。 2000年是一个转折点——一个名叫艾森伯格的犹太商人和中国珠宝进出口公司以及上海陆家嘴有限公司商量,想在上海建立一个钻石交易机构。而这个设想,最终促成了中国钻石行业官方的交易和管理部门上海钻石交易所的成立。 也就是从2000年开始,易明的钻石生意步入正轨,与他相似的国有和大型的民营珠宝公司开始通过上海钻交所进口钻石,但高额的税率让他们的利润空间反不如前。 当年进口毛坯钻石和成品钻石的关税分别为3%和9%,消费税征收10%,进口环节增值税为17%,“累计起来要37%左右。” “而走私钻石的成本大约在4%-6%。”上海钻石协会会长潘斌说,虽然2001年通过钻交所进入国内市场的钻石免征关税,消费税减半征收(由10%降至5%),灰色交易并没有减少,依然有大量的中小企业通过灰色钻石生存。 95%的灰色钻石 在上海滩,易明的公司年销售额一亿多元,是民营珠宝公司中的领先者。但他总是偏守上海一隅,并没有开拓疆土、进军其他城市的想法。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钻石消费的集中地,也是走私钻石泛滥的沃土。“在一些二线城市,我们这些正规军没法跟当地珠宝商竞争。”易明说。 一些中小珠宝商,通过当地的百货商场柜台,将漂去“灰色”的钻石销售出去。潘斌说,走私钻石4%-6%的成本主要是买增值税发票的成本。因为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仍不能跨区域联网,走私售私者总能找到办法虚开增值税发票。 此外,售私者的利润空间还来源于逃避5%的消费税。在很多城市,百货商场出售的钻石首饰只开收据,并没有发票。 互相比照,走私者成本4%-6%,通过上海钻交所正规进口钻石的成本是17%+5%,“这就很容--灰色钻石走私链揭秘,垄断者推价格3年涨30%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