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眼里,成都不仅是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还是中国西部的收藏重镇,通常被人们称为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收藏第三城、西部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大本营”。然而,作为西部的收藏重镇,成都收藏市场的发展正在受到多方制约,市场现状不容乐观——
实力收藏家严重缺位 据不完全统计,深藏在四川的收藏大军人数已逾50万,而具有极强吸引力的四川省收藏家协会自成立10年以来,一直发展较快,相继设立了门类齐全、相对独立的各类专业委员会,但到目前为止也才发展会员1300多名,这与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收藏大省来讲,很不相匹配。而且据业内人士介绍,这50多万收藏大军中,虽然很多人对文物艺术品收藏事业产生了极高的热情,但他们仅仅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收藏的古玩艺术品大多都是一些“大路货”,缺乏有实力的大收藏家和投资人,特别缺乏有收藏实力的企业家。正是由于他们的缺位,导致四川省内的艺术品价格普遍较低,而且很多收藏价值、历史价值、文物价值高的藏品都被外地藏家买走。如2006年节期间,央视举办的首届“首届民间藏宝大赛(四川赛区)”,按当时的规定,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可以向央视组委会推荐的名额有18件(书画5件、瓷器5件、玉器3件、金银铜器3件、明清家具2件)。虽然当时在全省范围内征集到了500多件藏品,但由于征集来的藏品本身档次不够高,实际上推荐至央视的藏品仅有4件,最后除一件“邛窑水丞”夺得铜奖外,其它藏品均榜上无名。 另外,一个地区收藏市场的繁荣与发展,除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外,最为重要的是当地要出现一批有实力的收藏家。因为只要有一批有实力的收藏家参与收藏,不仅可以通过收藏丰富当地的藏品,而且还能提高当地古玩艺术品的档次与吸引力,从而带动古玩市场的发展。据了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艺术品市场相继迎来黄金期,在近10多年的时间量,四川作为一个文物大省,吸引了一大批省外大大小小的古董商,当时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购买大量珍贵艺术品。但是由于四川缺乏有实力的收藏家,结果导致大量高档艺术品流失。由于藏品的大量流失,目前古玩市场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小。 “前几年逛古玩市场的人好多哟,随时都有国内外优秀古董商到市场上买东西,而且那时的古玩市场每年还要举办一次古玩艺术品交易会,但最近一两年古玩市场上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有时候我的铺面十天半个月都不开张。你看嘛,现在市场不仅没有什么藏品交易会,而且市场上的精品也是越来越少了,生意怎么好得起来?”送仙桥古玩艺术城一商家告诉记者。 拍卖市场亟待激活 四川作为一个收藏大省,几年前在参与文物艺术品市场化的进程中,也一直走在整个西部乃至全国前列。据了解,成立于1994年8月的四川翰雅文化珍品拍卖行(以下简称四川翰雅),早在1995年2月便在成都举办了首次现代名人书画拍卖会,成功地敲响了“西部第一槌”,揭开了西南地区艺术品市场崭新的一页。1996年2月,四川翰雅还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三家综合文物拍卖试点单位之一(其余两家分别是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可以说,当时四川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全国闻名。然而几年后,中国嘉德、北京翰海都已成为了内地两大艺术品拍卖领军企业,但四川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却一直停止不前,四川翰雅不仅多年没有举办过艺术品拍卖会,而且差不多都快销声匿迹。 特别是最近几年,收藏市场的持续火爆,促进了全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迅速发展,各地的艺术品拍卖公司纷纷举拍,拍卖会几乎场场爆满,成交额、成交价格也是屡创造新高。然而在四川,每年也仅有一两次艺术品拍卖会,不过这些拍卖会给人的感觉总是拍品质量差、数量少、品种单一,同时这些拍卖会由于拍卖方缺乏良好的品牌、信誉和服务很难博得一些有实力的藏家和企业青睐,很难在收藏界引起轰动效应。 缺少专业收藏市场 众所周知,成都送仙桥古玩艺术城和成都文物古玩市场是四川最大的两个古玩市场,因各具特色在全国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成都还在金沙遗址、文殊院、东大街、武侯祠附近打造古玩市场,但业内人士认为,成都目前还缺少专业的收藏市场。 据悉,营业面积逾2万平方米的送仙桥古玩城,聚集的古玩商户超过1000户(包括浣花溪沿岸的300余户在内)。据业内人士介绍,单就经营规模而言,送仙桥古玩城的确位列西部第一,全国三甲。不过,送仙桥古玩艺术城给人的印象是,这里超过一半的店铺在经营旅游工艺品。此外,大约有35%的店铺为经营现当代书画的画廊,集中在古玩城的二楼,数量接近400家;这些名为画廊,实则画店、画坊,绝大部分都是美院毕业生、熟练画工所开,现场作业、销售,这些画廊销售的书画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艺术“垃圾”,只能作为装饰、礼品之用,根本没有什么收藏价值,而真正意义上的古董店大约有七八十户,仅占一成比例,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古玩市场。 同样,与送仙桥古玩城相隔不远的成都文物古玩市场,也只有每周三、周日的“--四川收藏路向何方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