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生的家只有80平方米,两室一厅,桌旁、床边、屋角、茶几下,各个房间都摆满大大小小、黑乎乎的、看起来很油润的大块“石头”,更显出空间的局促。
“这些都是和田玉籽料,那块是石包玉牞那块光溜的是墨玉。原来还想换个大房子呢,这两年玩上玉了,对房子没兴趣了。”梁先生颇为自得地笑笑。“给你看看好东西。”他打开客厅屋角的保险柜,里面整齐地放着七八只卖玉人常拎的小密码箱。梁先生取出一只,打开,掀开金丝绒盖布,哗!记者大吃一惊:白花花的,全是市面上罕见的上好和田玉籽料!“有人以为我收藏和田玉有几十年了,其实只有3年多。”梁先生开心的笑笑。 从“菜鸟”到高手 2004年,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梁先生在工作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顺,很是郁闷。一位维吾尔族朋友送他一个和田玉皮带扣,说玉石能给他带来好运。梁先生自然不信,但是说也奇怪,自从他戴上这个“小鬼头”,竟然好运连连。他暗自惊奇:莫非自己真的和玉有缘分? 2005年初,梁先生以一只“菜鸟”的姿态入市了。和朋友去玉市上看过几次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要“单飞”了。第一次,花了1000元,在乌市大西门一家玉店买了5颗质地一般的籽料,又买了强光手电,回到家里又是照又是看。妻子气得骂他烧钱,他当耳旁风。2005年9月,梁先生斥资1800元从一个展销会上买回3件玉摆件,朋友一看,笑道:“全是假的,最多值个二三十块钱。” 梁先生呆呆地望着“玉摆件”,发了狠:这里边究竟有多大学问?我一定要搞个明明白白。此后,所有的双休日,梁先生都泡在二道桥、民街、华凌市场、珍宝楼的玉石市场。尽管此后还有过几次“打眼”的遭遇,但是凭着多看多摸,梁先生的手眼越来越准了。 面对玉市的火爆,梁先生有自己的思考:“现在收藏和田玉的人太多,做一般的收藏没什么意思,我决定走精品路线。” 东西好,自然价格高。月薪不过2000多元的梁先生决定冒一次险。2008年8月,他在乌市民街看到一批品质中上的和田玉籽料,开价18万元,梁先生认为这个价格不错,可是手里哪有这么多钱?又怕坐失良机,他竟然到银行办了抵押贷款,以自己家的住宅做抵押,贷出18万元,到底把美玉收入囊中。妻子提心吊胆:“你这样折腾,我们要睡到马路上了。”梁先生却不紧张,此前,他已把一批籽料以16万元的价格“交流”给广东一位玉友了,对方答应他一个月后付款。果然,一个月后,16万元到账了,梁先生又向亲戚借了几万元,如此,自家的房子又“赎”回来了。 爱玉的人不孤独 自从迷上了玉,梁先生的业余生活变得空前的忙碌充实起来。因为常常逛各种收藏网站,认识了一大把全国各地的玉友,这两年,和田玉收藏热从新疆蔓延到内地,许多玉友常把自己的藏品放到网上,请梁先生帮着鉴定一下。因为见多识广,他渐渐在这个圈里有了名气。 常有玉友和他“交流”藏品。通过网络,梁先生实现了“以玉养玉”。2008年,他藏玉花了六七十万元。他曾经为买玉掏尽身上最后一块钱,没钱坐公交车了,只好走着回家。但是对于普通收藏者,梁先生建议:多看少买,千元以上的东西先不要问津,待鉴赏水平提高后,再提高藏品档次。 爱玉的人不孤独,这是梁先生最大的收获。和许多朋友在网上因玉结缘,下了网,却成了生活中的朋友。一位山东的玉友一过年就给他寄家乡特产,梁先生自然也回赠新疆的葡萄干。一位北京的玉友结婚时,梁先生特意送她一只玉镯,当梁先生到北京出差,这位玉友专程在一家酒店为他设宴。 梁先生有个梦想,退休后办个和田玉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的玉文化。“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无论这个愿望最终能不能实现,收藏玉的过程已带给我太多的快乐。”他由衷地说。--为玉痴狂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