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Tiffany的六爪钻戒风靡天下之前数百年,中国皇室的珠宝工匠们就已经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镶嵌工艺—花丝镶嵌。他们将金银等贵金属加工成细丝,再通过推垒、掐丝、编织等工艺进行造型。它可以被焊接在金银方片上,制成底托,将珍珠、水晶、白玉、翡翠等珠宝,按照工匠设计的需要,以不同角度固定在金银首饰上;也可以独立造型,修饰出一个创意构图中的细节。
花丝始创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早期大多应用于佛像或是皇家冠冕,雍容有余,巧思不足。到了明朝,举国上下崇尚手工,追求奇巧,花丝工艺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景泰蓝、牙雕、宫绣等并称为“燕京八绝”。 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专家扬之水在自己的著作《奢华之色》中,详细描述过南昌出土的一支明代金累丝(累丝是花丝工艺的一种)蜂蝶赶花钿:“用九厘米长的窄金条做成一道弯梁,素边丝掐作牡丹、桃花、杏花和两对游蜂、一只粉蝶的轮廓。薄金片打作蜂蝶的躯干,花心、花瓣、翅膀平填细卷丝,然后分别攒焊、镶嵌为一个一个小件。九朵花用细金丝从花心穿过系缀于弯梁,再把做好的‘螺丝’抽去芯线,一端系于蜂蝶,一端从花芯或花瓣里穿过去然后系于弯梁,蜂蝶便轻轻挑起在花朵上而姿态各有不同,粉蝶是正在采花的一刻,游蜂是敛翅将落而未落的瞬间。”
清代雍正七年十月十六日,养心殿造办处就曾记录下这样一份档案:“太监刘希文交来:镶嵌金累丝年年富贵簪一对,嵌珠四粒、红宝石二块,镶嵌金累丝兰花簪一对,嵌珠四粒、宝石二块,梅花簪一对,葫芦簪一对,每支嵌珠六粒,宝石二块。传旨:此簪做法甚好,著照此样做些用,钦此。” 宫廷珠宝,不仅讲究用料上乘、手工精细,更要求花样和图案能带来好运、保佑平安。
“花丝”之外,“点翠”亦是中国珠宝独有的工艺:先用金、银片按花形制成底托,再用金丝随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一圈凸起的槽。在中间凹下去的部分涂上胶水,用小剪子剪下翠鸟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涂了胶的底座上。翠鸟毛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取其色彩艳丽,经久不退。1958年在北京定陵出土的明万历孝靖皇后嵌珠宝点翠凤冠,在不见天日的地宫中埋葬了300多年,依然富丽堂皇,鲜艳迷人。 翡翠在清朝初年传入中国宫廷,满族贵妇们梳“两把头”所需的扁方,大多以翡翠制作。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绿如水,有的则在翡翠上镶嵌金银、碧空寿字、团花、蝙蝠等吉祥图案。
在慈禧生日时,一位从外国留洋归来的大臣,为太后献上了一只由钻石镶嵌而成的大象摆件,结果却惊异地发现,他所获得的奖赏,远不如另一位献上翡翠小挂件的大臣丰厚。 慈禧去世后,太监李莲英在自己的著作《爱月轩笔记》中写下:太后的陪葬品中有三样举世无双的翡翠珍品,一棵翡翠白菜,两颗翡翠西瓜。翡翠白菜是绿叶白心,菜心上落有一只满绿的蝈蝈,菜叶旁有两只黄色的马蜂;翡翠西瓜则是绿皮、红瓤、黑籽—全部天然颜色,由工匠们巧心配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