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中国大陆远古时代真有陆桥相连。台湾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水下考古特展,明天在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开幕,透过水下考古资料,证明台湾与中国大陆过去真的相连。 “行政院文建会所属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筹备多时,由自然科学博物馆人类学组主任何传坤策展的“潜进历史─水下考古特展”,明天起到12月13日在十三行博物馆举行,将带领民众一起揭开水下考古的奥秘。 何传坤说,台湾海峡水下有很多生物化石,在澎湖海沟水下考古,出水约4万年前的德氏水牛、古羚齿象、四不像麋鹿等台湾陆桥动物群化石,经科学证明台海两岸约1万到4万年前相连在一起,后来地质变动才分开。 这些古生物化石,经自然科学博物馆协助修复还原,古羚齿象化石在台中科博馆展出,德氏水牛化石由台湾博物馆收藏,这次水下考古特展并将展出德氏水牛化石模型。 何传坤说,水下考古范畴有沉船、陆地水下遗址、水下人类生活遗迹如动物化石与器具、甚至水底沉城等;尤其有海洋贸易就有沉船,文物可能比陆上丰富,何传坤认为,台湾陆上考古学发展一段时间后,应该要发展到水下,并多加利用水下考古成果。 因此,这次特展也有沉船遗址展区,展示荷兰巴达维亚号、瑞典瓦萨号战舰、文莱沉船、澎湖将军一号等沉船的图像数据;还有水下考古模拟现场,在半艘木船中,有真人大小的两名潜水人员模型悬在展场,一人在探勘发掘,一人手中篮子有碗。 负责特展规划的文资总处筹备处研究传习组组长李丽芳表示,原来希望能借到一些外国沉船文物,但因出水文物保存维护不易,因此没借到,但争取获得图像授权的照片或影片展出,展场也以灯光、声音塑造海底氛围,让观众了解水下考古的困难度。 不过,李丽芳说,特展仍借到澎湖将军一号遗留的文物约20件。这是第一艘由台湾当局进行水下考古所发掘到的沉船,其文物由澎湖文化局收藏,包括清朝乾隆通宝钱币一枚,将在“台湾水下的重要文化资产”展区展示。 同一展区还有以台湾附近海域沉船数据库研究成果制作的台湾沉船古地图,宜兰的陆地型水下遗址淇武兰遗址出水的贸易瓷40余件、澎湖海域出水的台湾陆桥动物群中,以及颇具特色的德氏水牛化石模型。 特展还有沉没水下的文化资产、水下考古、出水遗物保存维护及世界水下文化资产保护展区,分别以文字图像介绍水下文化资产的定义、重要性、水下考古技术、出水遗物的保存维护等基本概念,也在现场展示水下考古作业的仿真实境及潜水员装备。 文资总处筹备处主任王寿来表示,民众过去不重视水下考古观念,这次特展有展览与座谈等系列活动,希望民众能初步认识水下文化资产,激发民众保护水下文化资产的情感。 --两岸曾相连 水下考古为证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