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记者来到素有“中国玉雕之乡”美誉的河南南阳,在春雨和美玉的温润细腻中,一览“村村可闻雕琢声,户户可见玉生辉”的繁荣景象。
一个小镇的变迁 “万户柴扉内,朱砂琢玉玑。”古代文人曾这样描绘镇平县石佛寺镇家庭小作坊的繁忙景象。如今这个商贾云集的小镇已经是南阳玉雕加工、销售产业化格局的核心区域。 石佛寺镇,在懂玉的内行人眼里早已非比寻常。但事实上,这个因玉而出名的小镇原来根本不产玉。过去生活贫困的小镇人为了谋生,从辽宁、新疆、山东等地购进原料,靠家传的手工艺精雕细琢出玉器,再销售出去。改革开放后,在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扶持下,石佛寺玉雕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制作工具的改进,交通条件的改善,“两头在外”的产销模式从原料品种、产品种类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选购原料产地范围不断扩大,从河南和辽宁、新疆、山东等地,扩大到巴西、缅甸、加拿大、阿富汗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玉的种类囊括了翠玉、独玉、白玉、岫玉、玛瑙、红蓝宝石等近百个世界各地的优质玉料品种,产品形成了摆件饰品和实用保健品两大系列十大类近5000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走进矗立在小镇玉雕湾玉文化广场上的中华玉文化中心和玉文化博物馆,看到馆内精美的玉器琳琅满目,旅游购物的人们络绎不绝;附近的玉博苑市场上,人头攒动,交易红火;不远处的玉雕加工小区琢玉苑内玉车飞转,金声玉振…… 石佛寺镇现已形成13个玉雕专业村,四大专业市场,有各类玉雕加工企业户6000多家,玉雕从业人员近3万人,年生产玉雕产品1300多万件,年产值8亿元,并带动形成以玉雕为主,其他骨雕、木雕、仿古铜器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综合产业体系,以及旅游、运输、餐饮、服务等相关行业的繁荣发展。而小镇所在的镇平县则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加工集散地,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产值10多亿元。 “走出去”的产业 “做玉雕生意本身就是一件高雅的事。过去我们经营传统的香炉、手镯、烟嘴等工艺品,产品单一,价格也不高,现在的产品要靠创新、靠提高,缺少创意、没有中华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的产品在市场上根本卖不上好价钱。”“金玉斋”的陆建华,气定神闲地站在自家店内琳琅满目的精美玉器中谈“生意经”的情景,让人感受颇深:走南闯北的石佛寺镇“玉雕人”不管是思想观念还是生活习惯,都早已走出了小镇,融入了外面的世界。 在陆建华的电脑里,储存着很多产品图片,网上销售已经是南阳玉雕商户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陆建华说,他现在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有巧妙的构思和设计,为了与市场需求对接,他把传统工艺和古典文化、现代艺术结合起来设计,使用先进的电子雕刻机生产,经过精雕细刻的高档精品常常供不应求,很多商品都销到了国外,价格从几百元到十几万元甚至更高,特别是具有浓郁中国文化内涵的作品更加畅销。 在南阳玉雕行业,像陆建华这样目光向外,具有现代市场意识的人越来越多,不管在家乡置业还是外出创业,他们始终盯着外面的市场。据介绍,目前在外地创业的南阳玉雕经营者达10多万人,他们凭借南阳玉雕产品的声誉和质量,将5000多家销售门店开遍了全国的大中城市,使玉雕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促进了南阳玉雕加工、销售产业化格局的形成。 为了做大做强玉雕产业,南阳市委、市政府更是早早地把目光投向海内外。自2002年以来,南阳连续举办了5届玉雕节,在大力弘扬玉文化的同时,把南阳玉雕产业推向了更高的层次。为了提高玉雕产业的整体水平,南阳市着力完善技术人才培训体系,目前有初级培训班20余个,1所玉雕职业高中,1所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和1所玉雕大专班,每年培训专业玉雕人才1000多人。现在南阳市已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3人,高级工艺师100多人。几年来,南阳市先后建起了“U”型玉雕城、珠宝玉雕大世界、玉雕湾综合市场、石佛寺翡翠精品市场、玛瑙专业市场等十大玉雕市场,形成了原料开采—人才培训—企业生产—产品检测—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已形成玉雕工艺加工企业1.1万多家,从业人员30余万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玉雕产品达10大类近5000个品种,其中摆件类占全国产品的70%以上,挂件类占全国产品的40%,年产值20多亿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以玉雕为主的工艺品加工销售集散中心”。 3月26日,南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带着南阳的玉文化和开放发展的强烈愿望,来到北京热情推介南阳首届宝玉石博览会,为南阳玉雕产业和旅游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寻找商机。 “2008件北京奥运会玉雕纪念品‘和谐玉璧’就是由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承制的。”采访结束时镇平的同志兴奋地告诉记者。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盛会,“金镶玉”奖牌的选用无疑将会吸引更多的目光和商机投向中国玉文化产业,南阳玉雕产业的美好未来更加令人期待。--玉雕产业孕育新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