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玉,扬州工。重达282公斤的翡翠《红楼梦》立雕日前在沪竣工,该作品是我市资深玉雕技师王桂平历时3年零7个月完成的一大力作。作者以缅甸翡翠原石为主材,采取浪漫主义风格,雕琢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20多个红楼人物,再现了“黛玉抚琴”、“海棠诗社”、“桐荫博弈”、“踏雪寻梅”等春夏秋冬四个场景。近日多位专家鉴定认为,此作品极具鉴赏功能,市值至少5000万。
天顺精舍千万淘回翡翠原石
得知翡翠《红楼梦》完工的消息后,昨日下午,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上海天顺精舍主人——年过六旬的李翊。
李翊告诉记者,这块巨型翡翠原石高87厘米,宽56厘米,厚32厘米,原重282公斤。整体呈“边璋”形,颇具灵气。2003年冬天,李老在缅甸无意间看到这块翠色密布的翡翠原石籽料,即爱不释手,当时缅甸商人要价1200多万,令不少收藏者忘而却步。
回国后,嗜石如命的李老又三去缅甸,与对方进行了长达二个多月的协商,直到2004年初,由于翡翠上有部分瑕疵,对方才同意将价格降至1000万元,从事数十年翡翠生意的李老倾其所有,终于成为了这块罕见翡翠的新主人。
工艺大师因石设计“石头记”
由于此翡翠呈“边璋”形,上端较为平整,下端呈三角立锥形,加之规格较大,李翊■一直有心将石塑造成颇具文化内涵的精品之作。2004年3月,李老邀请了中国工艺大师顾永骏、宋世义、董文钟,以及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玉器专家杨伯达,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组成了艺术顾问团。借助于顾问团的文化修养和玉雕师的精湛技艺,翡翠最后定为雕刻成题材博大的“石头记”。
经过杨伯达先生对玉材认真研究后,他倡导将作品展现出一个多原化的创新理念与技法。并强调玉文化和《红学》的融和及研究曹雪芹的情感世界,以工艺美术的角度夸张概括的手法刻画红楼。
顾永骏和宋世义大师认为,“掩饰”翡翠上的瑕疵,可将树木花草,房屋建筑,人物形象以虚减实的方法,突出气候和节气人物和建筑的和谐统一,使作品不仅形式美,而且更可注重外化之美,翡翠会得以增色。
红楼大观园3年零7个月雕琢
构思形成后,2004年4月,我市资深玉雕技师王桂平开始入沪施工,历时三年零七个月之久。
昨日,王桂平告诉记者,作品按自然规律运用借物变时的方式刻画了春夏秋冬和琴棋书画,通过“黛玉抚琴”、“海棠诗社”、“桐荫博弈”、“踏雪寻梅”等红楼篇章随四季变化,将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玉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个作品雕工精细,疏密得体,通过深、浅浮雕、圆雕和镂雕等技法,在保持原翠形状的前提下,以景取胜,既能把“大观园”的主题表达完整,又保绿,亮绿、充分体现材质美。经过三年多的精雕细琢,翡翠上再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20多个红楼人物,巧妙运用建筑及草木等景色“掩饰”了翡翠上的瑕疵,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专家评价作品至少值5000万
作品完成后,李翊又采用了红酸枝原木配置了底座,去亭台楼阁形式,饰以春竹、夏荷、秋棠和冬梅浮雕作为基座,相得益彰,使其更加完美。且仅底座就重达300多公斤。
今年10月份,翡翠《红楼梦》雏形初就,由倡导中国玉文化的杨伯达先生给翠雕《红楼梦》题名“石头记”,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题“天境红楼”四字,湮弘斋主人曹进宝先生特撰“天境红楼”题记及七言绝句,共百余字以彰翠雕博大精深的含义,均铭刻在翠雕上作为永久流传珍藏,遂开翠雕铭文与景观相结合的范例。
近日,在组织的“翡翠玉雕《红楼梦》竣工审定会上,众多国内著名玉石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作品设计构思新颖,表达完整严谨。堪称“红楼梦”题材玉雕艺术之首创,是一件难得的创意翠雕艺术精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具有极高的鉴赏功能和收藏价值,保守估计,此件作品的市场价值至少在5000万元以上。
--扬州玉师上海雕琢翡翠《红楼梦》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