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玉器店老板为客人展示玉器。
市场发展过快导致低价竞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和田玉营销市场逐渐升温,至今高热不退。这主要表现在以销售和田玉为主的专卖店在乌鲁木齐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各大综合商场为中心形成的贸易商业圈:南门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友好商业区、黑龙江路白玉城、国际大巴扎、红山商业区及中山路商业一条街。
据相关部门统计,1998年全疆玉器销售门店为100多家,如今已有数百家。2004年3月—5月间,仅乌鲁木齐就新增40多家,近两年又有新的上规模的综合型和田玉交易市场相继成立,其发展之迅猛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
新疆宝玉石行业发展已具规模,市场主体由大中小型企业及零散个体户组成。大企业主导市场,占市场销售额40%—50%;中小型企业支撑整个市场。全疆玉石市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分成南北疆三大块,南疆以和田、喀什、库尔勒、阿克苏为代表,北疆以伊宁、奎屯、石河子、克拉玛依为代表,东疆以吐鲁番、哈密为代表。其中和田、喀什、吐鲁番以游客为主要销售对象。和田为原料主要贸易基地。
相对于新疆消费水平和旅游客流量来说,新疆宝玉石行业发展过快、过热的结果是低价竞争、标价混乱。市场上一个小小的白玉挂件,标价几千元,最后二三折甚至一折即可成交。这种情况对市场干扰较大,购买者如坠云雾。人们在问:和田玉到底价值几何?这样一来,消费者购买时不是看饰品的质量、款式,而是看谁家的折扣低。这一结果对市场的负面效应十分明显:影响了市场声誉,在销售商之间造成矛盾。
玉石无价论与低折扣并存,让消费者心里没底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美观稀有特性,历来为帝王将相、文人藏家所珍爱。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田玉除继承传统文化的一面外,商业性的一面也日益突出。
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大众化产品,而假货和水货的冲击,又严重损害了和田白玉的形象和价值。和田白玉开采量的减少,矿源枯竭论的流行,一度导致其价格愈演愈烈。玉作为商品,应该有适当的利润。现在的情况是,标价与成交价之间差距太大,有的甚至仅一折就成交了,令消费者疑虑想买的玉器到底值多少钱,不敢轻易购买。
当说起玉为什么标价高时,有人振振有词地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诚然,玉作为一种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玉雕品还在于它设计的奇巧和工艺的高超及唯一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玉是无价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玉饰品和原料,毕竟是商品。是商品就有价,就要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价值规律,而不能借口“玉无价”漫天要价。
当前由于高档玉料(特别是白玉籽料)产量下降,价格上扬幅度较大,这是合理的。但其中不乏人为炒作因素,以致一些希望到新疆购买玉料的消费者望而却步。这无疑对市场也是一个打击。
玉器加工企业均采用计件工资制,工人为了多挣钱,往往追求数量,而忽视了精雕细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价值。销售商在价格上采取高标低折,降低了玉石的神秘感和高贵感,使顾客心里没底,在购买和田玉饰品时像购买水果蔬菜一样讨价还价,这都成为制约新疆玉石营销市场发展的因素。
开价3800元的手镯50元成交
新疆市场上的玉器,多数为昆仑山、阿尔金山产的和田玉。此外,俄罗斯玉和青海玉亦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有少数销售点以料器(玻璃)、大理石、石英岩等冒充和田玉,还有的将低档白玉充当羊脂玉销售,使消费者上当受骗,投诉事件屡有发生。
这种情况在乌鲁木齐各大宾馆附近和旅游集散地表现尤为突出,街头常有一些游动商贩拿着所谓的和田玉挂件、手镯之类的东西向路人推销,开价几百至数千元不等,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几十元钱也可能成交。
不久前,笔者带朋友在国际大巴扎附近观光,一个小伙子向我们推销手镯,声称是真正的和田羊脂玉,开价3800元。几轮交涉下来,叫价3800元的手镯50元就卖给了我们,令我们始料未及。后来据业内朋友告知,他们所推销的所谓和田玉挂件、手镯很大程度上是以白东陵石、白色大理岩以及白玻璃冒充的。
另一种现象是,由于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分辨不清各种玉料以及相应的品级,只好单凭皮色来鉴定是否为籽料,最终陷入只看皮色而忽视了玉料本身材质的盲区。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只会--由乱到治:新疆宝玉石市场酝酿新局面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