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到东海县曲阳乡赵庄村采访,到处是“吱吱”的水晶切割打磨声。这个当年的移民村,靠加工水晶、出国卖水晶,多数农民已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 “淘水晶”的脚步已走向世界 “‘大会计’想小婶子,会抱着视频哭呢!”村民们这样开着村会计王新江的玩笑。45岁的王新江,在村里做了20多年的会计,在村里乡亲中辈分又比较长,因此被乡亲们官称一声“大会计”。妻子张新桃和他同岁,从做姑娘时就倒腾水晶,练就一副好眼力,被贩运水晶的老板雇到马达加斯加去看门市。“你得是‘全面手’,人家老板才会雇你去啊。那石头成色好坏,放在眼面前你也不一定识得。有的是球料,有的是眼镜料;钛晶、发晶、绿幽灵,品种不同价钱不同。”“大会计”骄傲地夸着自己的老婆。老板开出的条件是年薪7万,来回飞机票1.38万元,吃住费用都是老板的。但毕竟是初次出门,又一下子跑到万里之外的非洲,张新桃缺点胆气,把妯娌喊上一起去,宁可两人分一份工钱。老板看了过意不去,又加了1万元。 人到中年的这对农民夫妇,为解相思之苦,便学会了通过电脑视频聊天。“大会计”告诉记者,村里去国外找水晶的农民约有200人,在全县算是最多的。从在农田里挖掘零星的水晶起步,东海农民“淘水晶”的脚步已走向了世界。 进了家,这里和城里没区别 村民周守运家,和城市没有任何区别。两层小楼上下共计220多平方米,楼上楼下有会客厅和卫生间,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窗明几净的居室里,常用的家用电器一样不少,有线电视可以收到30多个“台”。 “我们1990年结婚的时候,手里只有200元,分家分到三间小瓦房。我拿100元买了一台切割机,拿70元钱进的料子,打磨机是她大姐家送的一台旧机子,就这样自己学着磨项链。一点一点积累,全靠加工水晶,2004年把小瓦房翻建成了楼房。” 厨房里瓷砖贴面,清清爽爽。主妇马永荣告诉记者:“孩子都在外面上学,平时就我们两个人开伙。烧水、做饭用电,液化气灶只用来炒菜,两个月用一罐气。”墙角砌有烧草的灶,但从灶台和锅盖上放的碗盏家伙看,明显不常用。“草锅啊? 除了过年蒸馒头用一次,平常早就不用了。”周守运说,跟城里人一样,他们家里已经很少自己做面食,村里有两三家卖饼的,每天早上还有小贩来叫卖。他们的大女儿在县城的职业技校,学的是水晶雕刻;小儿子马上读六年级,在县城的寄宿学校。条件这样好,打不打算买部汽车?周守运说,汽车,那到底还是消费品。村里正在建“水晶街”,连买地带建房,大概要15万元,还是先生产后消费吧。 “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记者来到赵庄村头正在建设的“水晶街”,1公里长、10米宽的水泥路面已经修好,两边预留40米宽的建设用地,水晶加工户可以购买土地使用权,按照统一规划来自己建设。 赵庄村党支部书记周建明向记者介绍,赵庄是修建安峰水库的移民村,不算水淹地,人均耕地只有5分,要是死守着土地,或者只想着移民补助款,哪会有今天的生活?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福利、养老、农民娱乐,要让农民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待遇。“你看,村里铺上水泥路,安上了路灯,新建了三座桥。‘水晶街’建好后,就不会村南村北都是加工声了。集中到一块儿前店后场,农民现场加工现场卖。水晶街、水库,再加上农家乐旅游,就像水晶珠子串成一条链,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水晶村”农民的水晶梦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