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资源不足是最大瓶颈 山东省黄金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开采、冶炼等环节在内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全省产金量约占全国产金总量的30%以上,是中国第一产金省。然而,红火的发展背后暗藏着资源危机。随着矿石开采量不断增加,和其他资源型行业一样,山东省黄金工业面临着资源接续问题。 除了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蓬莱黄金总公司、乳山金洲矿业集团等少数大型集团化企业外,山东省的其他黄金矿山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在全省每年的黄金总产量中,这几家大型企业的产金量约占60%以上。全省大部分黄金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管理落后。 以乳山市为例,目前该市有9个金矿,分属山东金洲矿业集团和金华集团有限公司所有。其中,胡八庄、三甲、铜锡山、乳山4座矿山为金洲集团所有,唐家沟、铜岭、白石、胡家口、金青岭5座矿山为金华集团所有。目前,胡八庄、铜锡山两矿资源已经枯竭,金华集团的5座矿山也基本处于残采阶段。此外,蓬莱黄金总公司近几年虽然发现了一些金矿资源,但大多为小型矿,寿命比较短。金创集团和大柳行金矿也存在着金矿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黄金资源日益枯竭的现象在全省范围内已普遍存在。 作为资源型行业,黄金工业的后备资源是否充足,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生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探矿增储乏力是山东省黄金工业做强做大的最大障碍。这主要是矿业勘查市场改革滞后造成的。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国家调整了黄金工业政策,停拨地勘经费,金矿资源勘查工作一度停滞不前。资料显示,“七五”、“八五”前期,全国各系统共有14支地勘队伍到招远市开展金矿资源勘查工作。1986年至1992年,这些地勘队共提交黄金储量175.25吨。1993年以后,国家逐步取消了金矿勘查和开发的优惠政策,将黄金地质工作推向了市场。在地勘体制转轨后,招远的地质队伍陆续撤走或解散,整个山东省的地勘力量大大减弱。 在地勘工作走向市场的初期,成矿有利的区域大多已被地勘单位登记占有,而有能力开展矿产勘查的企业,却苦于没有矿权。如果向登记单位购买矿权,对企业来说价格太高,无法接受。这种现实造成了矿产资源的闲置,成为阻碍山东省黄金工业发展的障碍。 多方着手提升黄金企业竞争力 黄金工业正成为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强势板块。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矿管处负责人透露,目前,全省黄金工业产值占省矿产工业总产值的15.8%,招远市黄金工业上缴利税占招远市财政收入的40%以上。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兴起新一轮矿业开发的热潮。2006年,全国产金240吨,但市场需求在400吨以上,黄金市场还有很大的未开发空间。业内专家预测,这一轮黄金开发热潮将持续到2010年。从长期来看,黄金供不应求的形势已成定局,而这种供求矛盾在中国更加突出。 从2006年工业用金需求看,由于电子产业的需求创新高,用金量增加了5%。另外,黄金投资的需求也不断上升。目前,中国人均黄金持有量不足0.2克,与世界人均黄金持有量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日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黄金消费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我国黄金工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国加入WTO后,山东省黄金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按照WTO市场准入原则,中国黄金市场将向国外开放,省内黄金企业将不可避免地直面国际竞争。而全省大多数黄金企业在规模、技术、资金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实力差距明显。 如何提升山东省黄金企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解决企业“散、乱、小”的问题。省内规模小的黄金企业,可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参股等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国以来,国内黄金企业的建矿模式多为“一企一座矿,企业建山上”。小部分国有大中型矿山和其他所有制的小型矿山,构成了山东省黄金矿业的二元结构。小而散、散而乱、乱而废是我国黄金工业的历史顽症。 山东省黄金企业要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必须在深化企业改制、推进规模经营、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深化企业改制,全省已形成了山东黄金集团、招金集团、蓬莱黄金总公司、乳山金洲矿业集团等数家大型企业。2005年上半年,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还收购了金洲矿业集团的股权,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是,从整体上看,产权单一、用人和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很多黄金企业中。全省黄金企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同时,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提高黄金矿山开采准入门槛,整顿矿业秩序,将工艺落后、重复性建设和破坏性开采的小型金矿清除出局 通过发展-- 对山东省黄金工业后备资源不足的思考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