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首饰清洗养护其实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却有很深的无底洞,经常会有偷金的现象发生,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利益,怎么规避这个风险呢?
“就这么在‘水’里一过,我的项链就轻了一克多。”石家庄市民刘女士至今说起这事来还气愤难平。 金项链“缩水”一克多 刘女士说,自己的24K金项链前两天不慎链扣折断了,她到一家个体黄金维修摊位上进行修理。维修人员给焊接上以后,表示可以给她免费清洗。当时刘女士拒绝了,没想到,维修人员一边说着“免费的,洗洗吧!”一边已经把项链放到了一个装着褐色溶剂的瓶子里。项链刚放进去立刻滋滋地冒着白烟,等到项链从瓶子里拿出来,刘女士马上就发现金项链明显细了不少。刘女士认为是维修人员用药水把自己的“金子”给融化掉了,她还找来了当时购买项链时的有关凭证,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水波纹金项链13.63克”,而在维修以后,现在金项链的重量变为“12.48克”,项链重量“缩水”了1.15克。而维修人员对于金子凭空消失的解释却是,由于刘女士自己保养不当,导致的自然磨损。 消费维权遭遇举证难题 刘女士想到了向消协部门投诉维权,可是她的维权之路也并不顺利。消协部门表示,刘女士需要提供与维修店发生交易的发票、单据,金饰品原来克重以及现在克重的证明。由于缺乏维修凭据,使得刘女士继续维权面临重重阻碍。“维修才花了5元钱,商店根本就没有提供发票。”刘女士说。 河北省消协副秘书长孙常军表示,洗金有很多名堂,比如清洗剂里面添加了东西,特别容易使金饰品的重量受损,即使消费者瞪大眼睛在那里“盯”着各个环节,不法经营者还是有办法在“眼皮”底下偷金,而让消费者毫无察觉。 孙副秘书长说,消费者维权需要程序性的监督制约。首先经营者在洗涤以前应该先称重,洗涤以后还要再称重,如果洗涤前后金饰品克重出现“缺失”,那么经营者必须对消费者作出合理解释。如果消费者怀疑经营者称量金饰品的衡器也存在问题,还可以请求工商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同时消费者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在维修金饰品时,不管金额大小,一定要索取票据。 清洗液“吃”掉了金子 石家庄珠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测专家分析,刘女士很可能遇上了“王水”清洗骗局,即用王水酸洗首饰并加以抛光以非法留存黄金。据了解,“王水”是一种化学溶液的俗称,通常用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比例勾兑而成。“王水”具有强酸性、强腐蚀性,能把黄金溶解掉。而溶解了黄金的“王水”经过加热、添加置换金属,进行化学反应之后,就能重新提取黄金。 而除了“王水”取金,一些不法经营者还有其他偷金的办法。比如事先准备两个托盘,一个轻、一个重。消费者拿黄金来加工首饰,就把金子放在轻托盘里;加工好后,再把金子放在重托盘里,这样就能利用两个问题天平之间的差异克扣顾客的金子。还有的人是在秤盘底贴上小磁铁,或者秤砣是空心的,里面任意塞东西改变称重。 有的则是在熔炼过程中偷金。一些不法经营者在帮客人熔炼黄金、加工首饰时,会趁人不注意,先克扣一些黄金,然后把一些银粉、铜粉掺在药粉中一起熔炼,再把银粉、铜粉熔化到黄金中。 专家支招:超声波清洗更透明 首饰损坏了、脏了难免要维修、清洗,那么该如何避开上述风险呢?专家称,消费者可以选择损耗最小的超声波清洗方式,这种方式是用超声波震动的方法把首饰上的灰、泥、杂质抖掉,这种损耗微乎其微,通常只有零点零几克,经营者用这种方法也偷不到金子。--金饰越洗越“瘦”谁“吃”金子 (责任编辑:老山玉器) |